•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ǎo chūn gé xià yù zhí xiāo jiǔ shě rén yì zhí nèi shǔ , yīn jì shū huái sì yùn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

作者:杜牧 
huì gū níng yǔ xuě shuāng qī     xián zhé nán jiào sú shì zhī
蟪蛄宁与雪霜期   贤哲难教俗士知
kě lián zhēn guàn tài píng hòu     tiān qiě bù liú fēng dé yí
可怜贞观太平后   天且不留封德彝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这首诗《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可逐段解释如下:

**首句:“蟪蛄宁与雪霜期”**。这句话引用了“蟪蛄”的典故,蟪蛄是一种寿命极短的昆虫,只能活到夏末。在此处,诗人以“蟪蛄”自喻,表达了自己生命短暂,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有所作为的愿景。同时,与“雪霜期”对应,隐喻着在严冬(社会的困境、人生的艰难时刻)中寻求生机的意愿。

**次句:“贤哲难教俗士知”**。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贤明智慧之人难以被世俗之人理解的感慨。这里的“贤哲”指的是一些有智慧、有远见的文人或领导者,“俗士”则指一般俗人,不了解深层次的文化或智慧。这句话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或有才华之人往往不易被当权者或普通人理解接纳的现实。

**第三句:“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这里提到了“贞观太平”,指的是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杜牧借这个典故表达对于太平盛世的怀念和向往,同时也对后世未能继续维持这种盛世局面表示惋惜。封德彝是贞观时期的一位大臣,在这里,杜牧用其作为比喻,指出即使在政治清明的盛世,贤臣也难以受到长久的尊重或重用。整句话表达了对于贤能之人被忽视或埋没的感慨,以及对当权者未能妥善任用人才的批评。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短暂的感慨,对于贤能之人在社会中不易被理解和接纳的悲叹,以及对盛世贤臣遭忽视的批评,同时,也寄托了对于贤能之人在世时能得到恰当赏识和发挥其才智的愿望。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展示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人物的推崇和对不公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的象征与对比**:“蟪蛄宁与雪霜期,贤哲难教俗士知”,这里通过“蟪蛄”(一种短命的昆虫,象征短暂的生命与价值),与“雪霜”(象征严酷的环境和挑战),对比“贤哲”与“俗士”(泛指普通人),表达了对贤者与俗世之间的不理解与隔阂的感慨。这里的“贤哲”代表着道德与智慧的高尚者,他们所追求的价值往往不为世俗理解或接受,展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 **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这一句回顾了唐朝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这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辉煌的时期之一。通过提到“贞观”之后的“封德彝”,暗示了尽管国家曾有过辉煌的和平与繁荣,但也有不公和遗憾存在。封德彝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以权倾一时、徇私舞弊而知名。杜牧在这里用“可怜”二字,表达了对历史上的不公和对贤明之士未能得到善终的遗憾,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执政者可能存在的道德与公正问题的关切。

3. **情感的表达与寄托**: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的历史视角,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不满。通过诗歌的形式,杜牧寄托了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以及对贤者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

综上所述,杜牧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通过对比和历史的回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贤明之士的敬仰和对不公的批判,体现了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杜牧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