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 chí zhōu lín quán sì jīn bì dòng
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
nòng xī zhōng rì dào huáng hūn zhào shù qiū lái bái fà gēn |
弄溪终日到黄昏 照数秋来白发根 |
hé wù lài jūn qiān biàn xǐ bǐ tóu chén tǔ jiàn wú hén |
何物赖君千遍洗 笔头尘土渐无痕 |
《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古诗词释义:
《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描绘游历名胜古寺的诗作。以下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境与含义:
1. **弄溪终日到黄昏**:在这首诗的起句中,“弄溪”指的是诗人游玩溪水,整日徜徉于清溪之畔,享受自然美景。“到黄昏”则表示诗人沉浸于游玩之中,直至天色渐暗。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生活状态。
2. **照数秋来白发根**:这一句写的是诗人通过镜子或水面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头上的白发因秋天的降临而增多。诗人通过描写白发的增多,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老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3. **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此句是诗人对某种事物(可能是自然的、精神的或是某种经历)表达感激之情,认为千遍洗濯之后,笔头的尘土逐渐消逝,变得干净无痕。这里的“洗”可以理解为净化、洗涤之意。诗人认为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洗涤”(无论是自然的净化、精神的洗礼还是对经历的反思与重新审视),使得自己的内心和作品(比喻为“笔头”)更加纯粹,去除了尘埃,展现了诗人的追求纯净、内省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历山水、观察自己衰老的过程,以及通过某种象征性的“洗涤”达到内心和作品的净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纯净与创作真挚的追求。
《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描绘了一幅富含哲理与美感的画面,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作者对自我净化、心灵洗涤的深刻思考。
首句“弄溪终日到黄昏”,以动态的画面开篇,描绘了作者在溪边游玩、嬉戏的场景,直到黄昏时分,时光的流逝与作者的愉悦之情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外在美景的欣赏,更蕴含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享受当下生活的情趣。
次句“照数秋来白发根”,将作者的外在变化与内在情感紧密相连。随着季节的更迭,岁月的流逝,作者的白发逐渐增多,暗示着时光的不可逆。然而,此处“照数”二字,不仅仅是对时间流逝的客观描述,更蕴含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对岁月痕迹的接纳。
第三句“何物赖君千遍洗”,转而抒发了作者对笔(通常指的是文人写作的工具)的感慨。在千遍的使用下,笔的笔尖或表面难免会积累尘土,而“君”在这里指代的不仅仅是笔本身,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洗涤和净化的力量。这不仅是对文具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净化的渴望,即在不断的创作、思考与实践中,寻找自我精神的清洁与升华。
最后一句“笔头尘土渐无痕”,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描绘了通过不断的“洗笔”(即创作、思考的过程),笔头的尘土(象征着心灵的杂念和外界的纷扰)逐渐消失,心灵变得纯净无瑕。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精神境界提升的追求,也蕴含了对个人成长、对人生意义深刻反思的哲理思考。
综上所述,杜牧的这首诗不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个人成长、心灵净化的深刻思考。在作者笔下,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既富有美感又富含哲理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