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zhōu sì yùn
睦州四韵
lán xī chūn jǐn bì yāng yāng yìng shuǐ lán huā yǔ fā xiāng |
兰溪春尽碧泱泱 映水兰花雨发香 |
chǔ guó dài fū qiáo cuì rì yīng xún cǐ lù qù xiāo xiāng |
楚国大夫憔悴日 应寻此路去潇湘 |
《睦州四韵》古诗词释义:
这首《睦州四韵》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日里兰溪的美丽景色,以及一种淡淡的忧伤情怀。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兰溪春尽碧泱泱":首句描述的是春末的兰溪,水波荡漾,碧绿一片。"春尽"指春天快要结束,"碧泱泱"形容水色碧绿、深邃的样子。这一句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静谧、深邃的自然环境背景。
2."映水兰花雨发香":这一句转而描写溪边的兰花。"映水"表示水面上倒映着花影,"雨发香"则是说雨后的兰花散发着阵阵清香。在这里,杜牧不仅描绘了兰花的美丽,也通过"雨"这一自然元素,让花朵的香气更加浓郁,从而增强画面的生动感。
3."楚国大夫憔悴日":这句借用了历史典故,将兰溪比作楚国的大夫在忧伤日子里寻求归宿的地方。这里的"楚国大夫"可能是指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他因被排挤而忧郁,最后投江自尽。"憔悴日"指忧郁、悲痛的日子。杜牧用这样的典故,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为深远,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或逃避某种现实的忧愁。
4."应寻此路去潇湘":最后一句意味着,诗人认为如果像楚国的大夫那样处在忧伤中,那么应当选择沿着这条美丽的兰溪,去往潇湘。这里"去潇湘"既是对屈原故事的延续,也暗含着诗人想要离开烦恼、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同时,潇湘地区在中国文化中常与山水美景、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想要逃离世俗、寻求精神净土的心境。
综上所述,这首《睦州四韵》通过描绘春日兰溪的美景,将自然与历史、现实与理想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睦州四韵》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睦州四韵》是他的绝句之一,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春日图景,同时暗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慨和深远的文化意蕴。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 第一节: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这首诗以“兰溪春尽碧泱泱”开始,先展示了一个清新宁静的江南春景。兰溪,即指兰溪水,溪水在春末夏初之际碧绿深邃,呈现一种深沉而宁静的美。这里的“碧泱泱”用字精妙,既描绘了水的深绿,也暗示了水的悠长与深邃,为全诗奠定了清雅而深远的基调。
接着,“映水兰花雨发香”以“兰花”作为主角,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兰花在春雨的滋润下,不仅显得更加娇艳,而且在水的映照下散发出阵阵幽香。这里的“映水”不仅指视觉上的映照,还寓意着情感上的映照,即兰花的美被春雨所映照,同时也被诗人的思绪所映照。
### 第二节: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这节诗中,“楚国大夫”引用的是历史典故,指的是楚国大夫屈原,象征着古代文人的孤高与理想。屈原在遭受排挤、被贬谪之时,内心极度痛苦和压抑,诗中的“憔悴日”暗指其内心状态。
通过“应寻此路去潇湘”,诗人巧妙地将屈原的命运与“去潇湘”的意向联系起来。潇湘之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赋予隐逸和避世的象征意义。此处,诗人似乎在暗示,面对人生困境与挫折,如屈原这样的文人应当像追求理想那样,不畏艰难,勇敢地去追寻内心的宁静之地。同时,这也传达了诗人对屈原精神的崇敬与共鸣,以及对理想和真挚情感的坚持。
### 总结
杜牧的这首《睦州四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丽景象,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抒发了对屈原等古代文人理想与命运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己对理想追求的渴望与坚持。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既是对自然美的歌颂,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探讨,体现了杜牧诗风中既深沉又灵动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