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lǐ qún yù fù jǔ

送李群玉赴举

作者:杜牧 
qīng shān yǐn yǐn shuǐ tiáo tiáo     qiū jǐn jiāng nán cǎo mù diāo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èr shí sì qiáo míng yuè yè     yù rén hé chǔ jiào chuī xiāo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送李群玉赴举》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杜牧所作,名为《送李群玉赴举》。让我们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涵:

###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解释:**
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自然景观。这里的“隐隐”形容远处的青山轮廓模糊、隐没在淡淡的云雾之中,而“迢迢”则形容江河的长远和水流的悠长,给人一种辽远、宁静的意境。整个画面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淡淡的忧郁,预示着即将离开的旅程的漫长与孤独。

接下来的“秋尽江南草木凋”则是点明了时节和地点。秋天的结束,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而江南地区的草木在秋天结束时开始凋零。这句话既是对季节变化的描绘,也是对李群玉离别时心境的一种暗示,暗示着离别后的孤独和落寞,同时也寓意着李群玉即将远离繁华和温暖,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事业。

###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解释:**
最后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则转向了对扬州的美丽景色和热闹生活的回忆与想象。扬州历史上以繁华和美景著称,二十四桥是其中的一处著名景点,夜晚的明月照亮了整个扬州城,增添了无限的诗意与浪漫。这里的“玉人”指的可能是女子,也可以是一种象征,代表了美丽的、令人心动的事物或人。教吹箫的动作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仿佛音乐和自然美景交相辉映,让人心醉。

整句话表达了对李群玉即将前往的扬州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李群玉未来的期待和祝愿,希望他在新的旅程中能如同扬州的夜晚一般,充满美好的事物和温馨的人情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青山、流水、凋零的草木、扬州的二十四桥和明月之夜,以及玉人吹箫的场景,不仅表达了对李群玉的离别之情,还寄托了对扬州的美丽与和谐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送李群玉赴举》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送李群玉赴举》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充满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从诗歌的标题“送李群玉赴举”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而诗的内容不仅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还融入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江南美好景色的描绘。

### 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首句以山水之景开篇,用“隐隐”来形容青山,给人一种悠远、深邃的感觉,暗示着友人此行路途的漫长和远方的未知。而“水迢迢”则直接描绘了水流的绵长和远方,与“隐隐”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既壮阔又深沉的氛围。接着,“秋尽江南草木凋”一句,不仅描绘了秋日江南的景色,也暗含着时节的变换和自然界的沉寂,象征着别离的季节和即将结束的某个阶段。整个首句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既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旅程的遐想。

### 中间两联:“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两句中,“二十四桥”是借用了扬州的著名景点,以“明月夜”渲染出一种清幽、宁静的夜晚景象,与上文的离别氛围形成对比,展现了江南夜色的独特魅力。而“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用“玉人”代指友人,意味着希望友人如同美玉般珍贵,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享受成就,都能保持高洁的品格,优雅地生活。这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也是对李群玉个人品格的赞许。

### 结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杜牧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离别之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祝福、对江南美景的赞美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送别诗不仅情感真挚,而且意境深远,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杜牧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