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ú zhōng féng gù rén , huà xī shān dú shū zǎo céng yóu lǎn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lí hún duàn xù chǔ jiāng ruán yè zhuì chū hóng shí yuè tiān |
离魂断续楚江壖 叶坠初红十月天 |
zǐ mò shì duō nán zàn xī qīng shān zhǎng zài hǎo xián mián |
紫陌事多难暂息 青山长在好闲眠 |
fāng qū shàng guó qī gàn lù wèi dé kòng táng xué zuò chán |
方趋上国期干禄 未得空堂学坐禅 |
tā suì ruò jiào rú fàn lǐ yě yīng xū rù wǔ hú yān |
他岁若教如范蠡 也应须入五湖烟 |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作者:杜牧
#### 标题: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 离魂断续楚江壖, 叶坠初红十月天,
杜牧在行旅途中偶遇老友,两人共忆往昔。他们站在楚江边,这时的江畔,落叶已经开始飘落,呈现出初秋的红色。这里的“离魂断续”表达了一种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仿佛魂魄在飘荡,难以断绝。
### 紫陌事多难暂息, 青山长在好闲眠,
“紫陌”指的是繁华的道路,象征着尘世的繁忙和复杂。杜牧在这里表达了在尘世间有许多事务缠身,很难找到片刻的宁静。而“青山长在”则提到自然界的永恒不变,隐喻了与自然的和谐与追求内心的平静。
### 方趋上国期干禄, 未得空堂学坐禅,
“方趋上国”意味着正赶往都城追求功名,“干禄”意为获取俸禄、功名。这句表达了杜牧对于功名的追求,尽管他尚未达成心愿。而“未得空堂学坐禅”则提到他未能在静心之地(空堂)学习冥想和修身养性,体现出他内心的矛盾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 他岁若教如范蠡, 也应须入五湖烟,
最后两句,杜牧以古代隐士范蠡(越国大臣,功成身退)为比喻,假设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年如范蠡一样功成身退,那么他也会选择像范蠡那样,隐居于五湖烟水之间,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生活。
### 总结:
整首诗表达了杜牧在旅途中与老友重逢,回忆过去、反思现在以及展望未来的复杂心情。诗中既有对功名的追求,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和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以“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为开头,展现了一幅离别后的重逢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整体赏析如下:
1. **起首描绘离别后的重逢**:“离魂断续楚江壖, 叶坠初红十月天”。这句话通过“离魂”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离别后魂牵梦绕的思绪,与故人在初冬的楚江岸边相遇,仿佛秋叶初红的景色,不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2. **对比现实与理想**:“紫陌事多难暂息, 青山长在好闲眠”。紫陌指京城的大道,这里的“事多”意味着作者在世俗生活中事务繁多,难以得到片刻的宁静。而“青山长在”则代表了诗人内心向往的宁静生活,即“好闲眠”,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3. **回溯过去的理想与追求**:“方趋上国期干禄, 未得空堂学坐禅”。这句话反映了诗人过往的追求和理想。上国代指京城,干禄意味着追求仕途上的功名利禄。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诗人可能为了功名而奔波,但尚未有足够的时间静心修行。
4. **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与反思**:“他岁若教如范蠡, 也应须入五湖烟”。范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之一,因其功成名就后,退隐湖海,逍遥自在。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即如果自己能够像范蠡那样,在功成之后选择退隐,或许能过上更加自由和闲适的生活。这既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也是对当下繁忙生活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叙述与故人的重逢,以及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包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杜牧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的美感,也富含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