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āng fù jīng tí líng yáng wáng shì shuǐ jū

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

作者:杜牧 
xī yán céng dào dú shū táng     chuān zhú xíng shā shí lǐ qiáng
西岩曾到读书堂   穿竹行莎十里强
hú shàng mèng yú bō yàn yàn     lǐng tóu chóu duàn lù máng máng
湖上梦馀波滟滟   岭头愁断路茫茫
jīng guò shì jì yān xiá yuǎn     míng lì chén suí rì yuè zhǎng
经过事寄烟霞远   名利尘随日月长
mò dào shào nián tóu bù bái     jūn kàn pān yuè jǐ jīng shuāng
莫道少年头不白   君看潘岳几茎霜

《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表达了对过去读书时光的回忆,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光易逝的担忧。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 开头两句:“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莎十里强,”

- **西岩**:指的是西面的山岩,这里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杜牧曾到过这里读书学习。
- **读书堂**:指的是用于读书学习的地方,此处指的是杜牧年轻时读书的场所。
- **穿竹行莎**:穿越竹林,行走在莎草地上,形容行走在自然之中的情景。
- **十里强**:大约走了十里,可能有一两里的距离,强调了行走的距离和路程的长度。

### 中间四句:“湖上梦馀波滟滟,岭头愁断路茫茫,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

- **湖上梦馀波滟滟**:湖面上的水波在梦醒之后仍然波动,象征着过去读书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未知的期待。
- **岭头愁断路茫茫**:站在山岭上,思绪万千,似乎前方的道路一片迷茫,暗指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 **经过事寄烟霞远**:过去的经历和事态都寄托在遥远的烟霞之中,意味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遥想。
- **名利尘随日月长**:追求名利的人事如同随时间流逝的尘埃,持续不断地增长,暗示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和对个人价值的追寻。

### 最后两句:“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

- **莫道**:不要说,表示一种否定的态度。
- **少年头不白**:年轻时不应过早变得白发苍苍,即不要因为生活的艰辛和忧虑而过早老去。
- **君看潘岳**:这里引用了晋代诗人潘岳的故事,潘岳年轻时英俊潇洒,后来因生活经历而变得苍老。
- **几茎霜**:几根白发,形容人老态的标志,这里以潘岳的故事来比喻不要因为生活经历而过早衰老,强调了保持年轻心态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思考,表达了对过去读书时光的怀念、对人生道路的深思,以及对保持年轻心态的呼吁。

《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即将前往京城途经的水乡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与自然美景之间抉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人生短暂与衰老不可避免的感慨。

首联“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莎十里强”描绘了诗人曾经到过西岩下的读书堂,穿行于翠竹与莎草之间,十里的路程见证了诗人曾经的足迹与思考。这里通过“竹”与“莎”这样的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深邃的读书环境,也预示了诗人过往生活的宁静与书卷气。

颔联“湖上梦馀波滟滟,岭头愁断路茫茫”转而描绘了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仿佛是诗人对往日梦想的追忆。然而,路途的“断”与“茫”则暗示着前方的路途充满未知与挑战,这里既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有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感慨。

颈联“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过往的经历寄托于遥远的烟霞之中,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功名利禄的精神慰藉。同时,名利如同尘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

尾联“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以反问的形式提出警示,不要轻易断定年轻人不会因忧虑与压力而早生华发。引用潘岳的例子,这位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早白的头发而闻名,诗人以此提醒自己,也提醒读者,生活中的压力和忧虑可能对身心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应当珍惜当下,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哲学,表达了对自然与名利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与衰老的感慨。杜牧通过诗意的语言,展现了其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细腻,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

杜牧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