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 qiū tú zhōng
龙丘途中
bì yān qiū sì fàn hú lái shuǐ dǎ chéng gēn gǔ dié cuī |
碧烟秋寺泛湖来 水打城根古堞摧 |
jǐn rì shāng xīn rén bú jiàn shí liú huā mǎn jiù qín tái |
尽日伤心人不见 石榴花满旧琴台 |
《龙丘途中》古诗词释义:
《龙丘途中》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李商隐的诗以意境深邃、情感浓郁、语言华丽而著称。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1. **碧烟秋寺泛湖来,水打城根古堞摧**: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碧烟"形容秋天雾气轻盈,"秋寺"指的是位于山林中的寺庙,整个画面在碧绿的烟雾中显得宁静而悠远。"泛湖来"则让人想象有一叶扁舟在湖上缓缓前行。"水打城根古堞摧"中,"水打城根"描绘了水流冲击着城墙,而"古堞摧"则意味着城墙上的砖石因为长期受水冲击而逐渐崩塌。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预示了后面可能出现的衰败景象。
2. **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
"尽日伤心人不见",整日的心情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然而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日子里,没有见到任何人,只能独自面对内心的伤痛。"人不见"的描述,暗示了诗人可能在思考、怀念或回忆过往的人或事,而这种思念是孤独和寂寞的。
"石榴花满旧琴台",最后以"石榴花满"描绘了一个富有画面感的场景。石榴花盛开,色彩鲜艳,但在"旧琴台"的背景下,这样的盛景反而引发了诗人更深层次的感慨。"旧琴台"可能指的是诗人与某个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地方,如今花满琴台,却人已不在,这让人感到一种既美丽又凄凉的双重情感。整句诗通过石榴花的繁盛反衬出人物离散的哀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龙丘途中》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物的深深怀念与感慨。自然的衰败与人的离散,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景观。
《龙丘途中》古诗词赏析:
李商隐的《龙丘途中》是唐代文学作品中极具艺术魅力的一首诗歌,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融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与背景
《龙丘途中》以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为题材,反映了诗人在复杂情感与自然景观交织的背景下,对于过去时光与人生轨迹的深刻思考。龙丘作为诗题中的地点,可能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成为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
### 文本解析
1. **开篇“碧烟秋寺泛湖来”**:诗人以“碧烟”形容秋日的烟雾,赋予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秋寺的出现,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岁月的流逝,湖水泛起的波光与之相映,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也为后续的情感抒发铺设了基调。
2. **“水打城根古堞摧”**:这一句通过“水打城根”与“古堞摧”形象地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城墙与城根的破坏,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破败的景象,更深层次地暗示了时间对于历史的侵蚀与变迁,以及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感。
3. **“尽日伤心人不见”**:在这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伤感,虽然周围景物依旧美丽,但人去楼空,无从倾诉。这种“尽日”与“人不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凸显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联系与相互映照。
4. **“石榴花满旧琴台”**:最后,诗人以“石榴花满”这一景象作为收尾,不仅渲染了一种生机与希望的氛围,也与前文的伤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石榴花满的景象,或许是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或是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与向往。
### 总体赏析
《龙丘途中》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历史、自然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富有哲思的画面,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深度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歌颂,更是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沉感慨,展示了唐诗中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