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yǒu rén guī yí chūn
送友人归宜春
lán gāo ruò chù xīn yóu qiǎn yín zhú shāo cán yàn bù xīn |
兰膏爇处心犹浅 银烛烧残焰不馨 |
hǎo xiàng shū shēng chuāng pàn zhǒng miǎn jiào xīn kǔ gèng náng yíng |
好向书生窗畔种 免教辛苦更囊萤 |
( jīn dēng huā 《 shì wén lèi jù 》 ) |
(金灯花 《事文类聚》) |
yáo xiǎng gù yuán mò táo lǐ zhèng hān hān |
遥想故园陌 桃李正酣酣 |
( yǐ xià jiàn 《 hǎi lù suì shì 》 ) tóu shàng jīn què chāi |
(以下见《海录碎事》) 头上金雀钗 |
yāo pèi cuì láng gān . lú zhōu kè yàn bào chūn lái |
腰佩翠琅玕. 芦洲客雁报春来 |
juǎn wǔ bǎi sì shí èr |
卷五百四十二 |
《送友人归宜春》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1. **兰膏爇处心犹浅,银烛烧残焰不馨,好向书生窗畔种,免教辛苦更囊萤**:
- 这段诗开始以“兰膏爇处心犹浅,银烛烧残焰不馨”描述了作者在送别朋友时,内心的感受。如同燃烧的兰膏和银烛的火焰,虽然表面看似依然明亮,但心中却有着更深的感慨和淡淡的忧伤。接着“好向书生窗畔种,免教辛苦更囊萤”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朋友像书生一样勤奋学习,避免过去的努力都化为萤火虫的微光,意味着他希望朋友在学习或生活上能够更加成功和充满光明。
2. **金灯花,《事文类聚》**:
- 这里引用了《事文类聚》中的“金灯花”这一概念,可能指的是某种装饰华丽、象征高贵的灯具。在诗的上下文里,可能是对朋友归乡后家境或者环境的美好预想,或者表达作者对朋友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美好生活的祝福。
3. **遥想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 作者通过想象朋友回到宜春后的情景,故园的路旁,桃李花开正盛,生机勃勃,这不仅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美景,也寄托了对朋友归乡后生活美满、心情愉悦的祝福与期待。
4. **头上金雀钗,腰佩翠琅玕**:
- 这两句话用具体的形象,描绘了女子的装扮。头上的金雀钗与腰间的翠琅玕(可能是翠绿的玉石或者饰品)都象征着高贵与美丽。在这里,可能是对归乡的女子(可能暗示为友人的妻子或故乡的女子)的赞美,也寓意着对故乡美好的怀念和对朋友回归后能够与之共享幸福生活的祝福。
5. **芦洲客雁报春来,卷五百四十二**:
- 最后,诗人以“芦洲客雁报春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复苏。芦洲的雁群是归乡的象征,报春的到来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这里的“卷五百四十二”可能是对整个诗集或者特定章节的标记,暗示这首诗是诗集中的重要篇章,承载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朋友回归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回归宜春的深情祝福,以及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送友人归宜春》古诗词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送友人归宜春》不仅是一首送别诗,也蕴含了对友人归乡的深切关怀和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未来愿景的寄托,表现出李商隐深情细腻的文风。
1. **首句“兰膏爇处心犹浅”**,“兰膏”指的是点燃的香料,此处用来形容友人即将离开的时刻,尽管燃烧的热情可能还很浅淡,但预示着离别的情感已经开始在心中滋生,营造出离别前的沉静氛围。
2. **次句“银烛烧残焰不馨”**,“银烛”象征着光明和温暖,而“烧残”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火焰的“不馨”则可能寓意着即将失去友人之温馨和陪伴的哀伤。
3. **“好向书生窗畔种,免教辛苦更囊萤”**,这里借用囊萤映雪的故事,寓意希望友人能在归乡之后,不必像古人那样辛苦读书,而是能够享受静谧的书斋生活,充满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4. **“遥想故园陌,桃李正酣酣”**,诗人通过想象友人归乡后的情景,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桃李花开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友人归家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充满温馨与希望。
5. **“头上金雀钗,腰佩翠琅玕”**,这两句用具体的景象,描绘出友人的形象,展现出一种高雅、清新的气质,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品格的赞美。
6. **“芦洲客雁报春来”**,最后,诗人以芦洲之雁来报春,象征着友人归家时春天的来临,既充满了季节的变化之美,也寓意着友人归来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伤感、对归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李商隐诗歌中特有的深情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