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xuē dān xiān bèi guī yè hàn nán
送薛耽先辈归谒汉南
yáng dì dū chéng chūn shuǐ biān shēng gē yè shàng mù lán chuán |
炀帝都城春水边 笙歌夜上木兰船 |
sān qiān gōng nǚ zì tú dì shí wàn rén jiā rú dòng tiān |
三千宫女自涂地 十万人家如洞天 |
yàn yàn huā zhī guān shě wǎn chóng chóng yún yǐng sì qiáng lián |
焰焰花枝官舍晚 重重云影寺墙连 |
shào nián zuò wèi xū jīn shèn mò xiàng lóu qián zhuì mǎ biān |
少年作尉须矜慎 莫向楼前坠马鞭 |
《送薛耽先辈归谒汉南》古诗词释义:
作者薛逢所作的《送薛耽先辈归谒汉南》诗,看似描绘了一幅唐朝时期贵族生活的图景,但深层意蕴也值得深入解析。整首诗以送别和对薛耽先辈的嘱咐为主题,结合历史背景(暗示了对杨广时期以及唐代社会的反思),通过描绘炀帝都城的繁华与荒凉,警示了为官者应当保持谨慎与节制,避免沉溺于奢华的生活之中。以下是逐段解释:
1. **炀帝都城春水边,笙歌夜上木兰船**:这里的“炀帝都城”指的是隋炀帝杨广的首都洛阳。春天的洛水边,笙箫齐鸣,夜晚游人乘坐装饰华丽的木兰船,享受着极尽奢华的娱乐生活。这里以美好的景象隐喻了表面上的繁华与实际的空虚。
2. **三千宫女自涂地,十万人家如洞天**:宫女三千人遭受苦难,寓指宫中生活的苦楚与荒唐。与之对比的是外面繁华的市井,仿佛是一个神秘的“洞天”,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之大,以及人们对权力与财富追求的极端。
3. **焰焰花枝官舍晚,重重云影寺墙连**:夜晚时分,官舍外的花朵在烛光下显得更加鲜艳,但这种奢华只是表面的幻象。寺庙的墙影被层层云彩所连接,意味着在繁华背后,总有心灵的寄托和宗教的慰藉。
4. **少年作尉须矜慎,莫向楼前坠马鞭**:这句直接对薛耽先辈提出了告诫。作为年轻官员,应当谨慎行事,不可沉溺于繁华之中。尤其不要在高楼上得意忘形,暗示了即使身处高位,也应时刻保持清醒,谨慎用权,以免招致祸端。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隋唐时期社会的两面性,一方面展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奢靡与享乐,另一方面则通过宫女的苦难、社会的贫富悬殊以及对权力的警示,反映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反思。同时,对薛耽先辈的寄语,则体现了对年轻官员的期望与警示,希望他们在权力与诱惑面前能够保持自我,不忘初心。
《送薛耽先辈归谒汉南》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逢为薛耽先辈送别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首描绘和反思炀帝时期社会与历史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层次,薛逢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衰败、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的对比,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炀帝都城春水边,笙歌夜上木兰船”,描绘了一个繁华而充满享乐的场景。春水边的隋朝都城,夜晚笙歌盈耳,贵族们乘着木兰船在水上畅游。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的繁荣与辉煌与下文的衰败与不幸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诗人通过“三千宫女自涂地,十万人家如洞天”这两句,描绘了宫廷内部与民间生活截然不同的景象。三千宫女的悲惨命运与十万人家的平静生活形成了强烈对比,展现了权力与财富背后隐藏的不公和残酷。
“焰焰花枝官舍晚,重重云影寺墙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官宦之家和寺庙的景象,晚霞映照下的花枝与重重云影交织,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最后,诗的结尾“少年作尉须矜慎,莫向楼前坠马鞭”,是对薛耽先辈的告诫和期望。作为年轻官员,薛耽需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的疏忽或放纵而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名声。这不仅是对薛耽的个人忠告,也是对年轻一代的普遍教导,强调了责任感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层次,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洞察,也寄寓了对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秩序的期待。薛逢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