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én shàng yàn bié ( yī zuò xǔ hún shī )
汾上宴别(一作许浑诗)
cǎo huāng liú kè yuàn ní wò wèi shēng tái |
草荒留客院 泥卧喂生台 |
( 《 yóu fèi sì 》 yǐ xià jiàn 《 hǎi lù suì shì 》 ) |
(《游废寺》 以下见《海录碎事》) |
bì suì yuān yāng wǎ xiāng mái hàn dàn lú |
碧碎鸳鸯瓦 香埋菡萏垆 |
chū rì huī huī shàng cǎi máo jīn ān fǔ kòng chén kāi chù |
初日晖晖上彩旄 金鞍俯鞚尘开处 |
yín dī lí xián zhōng chù shēng ( 《 liè 》 ) |
银镝离弦中处声 (《猎》) |
zuó rì hóng máo wàn jūn zhòng jīn zhāo shān yuè yī zhāo qīng |
昨日鸿毛万钧重 今朝山岳一朝轻 |
( 《 jiù táng shū 》 běn chuán : wáng duó zuò xiāng |
(《旧唐书》本传: 王铎作相 |
féng yǒu shī yún yún duó yuàn zhī ) |
逢有诗云云 铎怨之) |
juǎn wǔ bǎi sì shí jiǔ |
卷五百四十九 |
《汾上宴别(一作许浑诗)》古诗词释义:
《汾上宴别(一作许浑诗)》这首诗由唐代诗人薛逢创作,通过具体景物描绘,表达了一种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各部分意思的逐段解释:
### 草荒留客院, 泥卧喂生台,
这两句描绘了宴席举行的环境,用荒草、泥土等自然景象,暗示了宴席地点的荒凉与简朴。草荒可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或环境的变迁,留客院则表明这是一处曾经接待过客人的地方,如今却显得荒凉,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 碧碎鸳鸯瓦, 香埋菡萏垆,
这两句继续描述宴会的场景,碧碎鸳鸯瓦可能是指破损的瓦片,或许是在指宴会时打破的瓦器,而香埋菡萏垆则可能暗示香气被掩盖在荷叶香炉中,暗示宴会的奢华与精致,同时通过“埋”字,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
### 初日晖晖上彩旄,
初日指早晨初升的太阳,晖晖则是光芒灿烂的样子。彩旄可能是指装饰着彩带或彩穗的旗帜,这句诗描绘了早晨阳光照耀在旗帜上的情景,象征着新生、希望与光明。
### 金鞍俯鞚尘开处, 银镝离弦中处声,
这两句描述了打猎的场景,金鞍和银镝分别是马鞍和箭,俯鞚可能指马鞍低垂,中处声则形容箭在弦上一离即发的声音。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打猎活动的壮观,也隐喻了生命的紧张与速度。
### 昨日鸿毛万钧重, 今朝山岳一朝轻,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人生际遇转变的感慨。鸿毛与山岳的对比,寓意了事物在不同时刻的不同价值。昨天看似微不足道的鸿毛,今天却如同山岳般重要;反之亦然,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数。
### 此诗通过描绘宴席、打猎等场景,以及对人生变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薛逢以简练的文字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体现了唐代文学中注重意境与情感表达的特点。
《汾上宴别(一作许浑诗)》古诗词赏析:
《汾上宴别》这首诗,由薛逢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了情感与自然景观交织的画面,既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情感,又融合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薛逢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背后的情感深度。
首先,诗的前两句“草荒留客院, 泥卧喂生台”描绘了宴别场景的荒凉与静谧。草木荒芜的庭院和泥土覆盖的生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与别绪,预示着友人将要离别的沉重氛围。这种对比手法,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变迁,也映射出人事的无常。
接下来,“碧碎鸳鸯瓦, 香埋菡萏垆”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室内场景。破碎的瓦片,仿佛暗示着某种遗憾或不完整的情感;而香埋的菡萏垆,则象征着往日美好时光的残留与回忆。这两句通过具象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既哀伤又带着一丝温暖的画面,激发了读者对于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随后,“初日晖晖上彩旄”描绘了宴会上阳光初照的景象,色彩鲜明,充满生机。这种鲜明的对比,既是对离别前美好时刻的肯定,也是对新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金鞍俯鞚尘开处,银镝离弦中处声”则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打猎的场景。金鞍、彩旄、银镝、离弦声,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打猎的豪迈与自由,也是对友人间深厚情谊的象征。打猎的场景,也许寓意着他们共同经历的冒险与挑战,以及友情在风雨中的坚不可摧。
“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朝轻”这两句诗,以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昨日看似轻如鸿毛的离别,今日却如山岳般沉重。这不仅是对友情重量的重新评估,也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薛逢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诗歌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背后的情感深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