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shí lí bái shā
寒食离白沙
bái yún xī běi cóng yán dōng shù shí yè yǔ chán yuán tōng |
白云溪北丛岩东 树石夜与潺湲通 |
xíng rén yī xiǔ cuì wēi yuè èr shí wǔ xián shēng mǎn fēng |
行人一宿翠微月 二十五弦声满风 |
《寒食离白沙》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凉而美丽的寒食节之夜,诗人在白沙附近游历,并在夜幕降临之际停留在一处溪流旁,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我们分段解读每一句的含义:
1. **白云溪北丛岩东, 树石夜与潺湲通**:首句描述了诗人所在环境的壮丽景色。"白云溪北"意味着溪流位于白云环绕的北方,"丛岩东"则指向了溪流附近密集的山岩,东面则有着丰富的植被。"树石夜与潺湲通"描绘了夜晚中树木和岩石与潺潺溪水相连接的景象,意味着这一自然景观在夜晚依然生机勃勃,水声与自然之声交织,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动人的画面。
2. **行人一宿翠微月**:这里使用了"行人"这一称呼,即路过的旅人,诗人自己可能就在其列。"一宿翠微月"则形象地描述了旅人在这一个月光如水,环境幽静的地方停留了一夜。"翠微月"意味着月光如翠色的微光,给人一种清凉、幽静而美丽的视觉感受。
3. **二十五弦声满风**:最后一句中"二十五弦"可能是一种乐器的描述,诸如琵琶等古代中国乐器通常拥有超过二十五根弦,象征着音乐的丰富与复杂。"声满风"则描绘了这美妙的音乐充斥在夜风中,随风传播,让周围的环境都充满了音乐的韵味。这一句不仅表现了音乐的美妙,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文艺术的和谐交融,使得这个寒食之夜充满了诗意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悟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通过寒食节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抒发了对音乐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寒食离白沙》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由赵嘏所作,标题为《寒食离白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音乐之美,展现了诗人的独特情感与审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白云溪北丛岩东”,描绘了诗人在寒食时节(清明节前的三天,传统上祭扫先人的时节)的旅途,选择了在北面的白云溪旁、东侧的丛岩间行进。这里运用了“白云”与“丛岩”这样的自然元素,营造了一种清幽与静谧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倾向。
“树石夜与潺湲通”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夜间的宁静之美。潺湲,即溪流的声音。在夜晚,树木、岩石与溪流的潺潺声融为一体,仿佛整个自然界都沉浸在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状态之中。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行人一宿翠微月”则将目光转向了旅途中的一夜。在月光下,山间云雾缭绕,形成一片翠绿的微光,与远处的明月交相辉映。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也暗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澄明。
最后,“二十五弦声满风”将视线转移到音乐上。二十五弦,似乎是指某种古乐器,如古琴或筝的弦数。在这寂静的夜晚,悠扬的音乐声随着风飘散,充满了整个空间。这不仅是对音乐美的直接描绘,也暗示了音乐在传达情感、营造氛围时的作用,以及它能带给人心灵上的慰藉。
综上所述,赵嘏的这首《寒食离白沙》通过自然景观、宁静之夜和音乐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与美的追求,以及音乐在心灵慰藉中的作用。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