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zhāng yě rén shān jū ( yī zuò qín xì shī )
题章野人山居(一作秦系诗)
què yì tiān tāi qù yí jū hǎi dǎo kōng |
却忆天台去 移居海岛空 |
guān hán qí shù bì xuě qiǎn shí qiáo tōng |
观寒琪树碧 雪浅石桥通 |
shù chǐ fēi quán wài cān xiá zǎo jìng zhōng |
漱齿飞泉外 餐霞早境中 |
zhōng qī chì chéng lǐ pī chǎng yǔ jūn tóng |
终期赤城里 披氅与君同 |
《题章野人山居(一作秦系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充满隐逸情调的山居生活画面,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野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下面逐句解析:
1. **却忆天台去, 移居海岛空**。 这句话首先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山中生活(可能指的是天台山或其他隐居地)的怀念,暗示他曾经有过在山林间隐居的经历。然后,提到“移居海岛空”,可能是在说为了追求更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他选择了一个远离尘世的岛屿(海岛)作为新的居所,但这“空”字或许有双重含义:既表达了对新居所的空旷、远离人间烟火的赞美,也可能暗含着初到新环境时的孤独或空虚感。
2. **观寒琪树碧, 雪浅石桥通**。 这句诗描绘了山中冬季的景色,寒气中依然有翠绿的树木(琪树)点缀着山色,雪覆盖的山间,石桥通向远方,景象宁静而美丽。寒琪树碧描绘了即使在寒冷的季节,山林依然保持着生机,雪浅石桥通则展示了山中自然路径的独特美,仿佛引领着人进入另一个世界。
3. **漱齿飞泉外, 餐霞早境中**。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漱齿飞泉外,可能是指诗人使用飞流的泉水清洗牙齿,用水的清洁象征着心灵的净化。餐霞早境中,则可能是在描述诗人清晨之时,坐在清新的环境中享用早餐,仿佛与天边的朝霞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终期赤城里, 披氅与君同**。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赤城,可能指的是赤城山或其他与火或热情关联的隐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自由或某种精神追求的向往。终期于此,意味着最终的目标是在这样的地方与朋友(君)一同生活,共享那份自由、宁静与纯粹。披氅,可能象征着穿着长袍、披风,既表现出文人的风度,也暗示了超脱世俗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理想中的山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与志同道合之士共享这份生活的渴望。
《题章野人山居(一作秦系诗)》古诗词赏析:
马戴的这首《题章野人山居》(一作秦系诗)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富有诗意的古风之作。从标题“题章野人山居”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是对一位名叫章野人的山居生活的赞颂或描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这里的“却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或某种情境的回忆,“天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名,常与隐逸、修行相联系。而“移居海岛空”则可能是诗人对章野人目前所在之山居环境的描述,也许意在说明章野人所居之地虽然偏远,却有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美,这种生活或许令诗人向往或敬佩。
2.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这两句描绘了章野人山居的自然环境。在“寒”和“碧”这两个词中,诗人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冬天的寒气和绿树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清冷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雪浅石桥通”则暗示了此处虽有雪,但道路依然畅通,体现了山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这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山居生活的情趣。漱齿表示用山间清泉洗漱,体现了生活的自然与纯净;而餐霞则在浪漫的层面上,比喻清晨露珠或朝霞是早境中的食物,象征着山居生活充满诗意与自然之美。这里,“漱”和“餐”两个动词的使用,不仅表现了日常生活的细节,也充满了诗意的想象。
4.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向往和期待。“终期赤城里”可能指代一种理想国或者与世无争的高尚生活境地,而“披氅与君同”则表明诗人希望与章野人这样的隐士一同生活,追求这种恬静、纯朴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章野人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修辞手法,马戴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山居生活的深意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