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 yì
古意
shào jiàng fēng yuè yuàn píng hú jiàn jǐn fú sāng shuǐ dào kū |
少将风月怨平湖 见尽扶桑水到枯 |
xiāng yuē xìng huā tán shǎng qù huà lán hóng zǐ dòu chū pú |
相约杏花坛上去 画栏红紫斗樗蒲 |
juǎn wǔ bǎi qī shí yī |
卷五百七十一 |
《古意》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古意》由唐代诗人李群玉所作,其意思逐段解释如下:
第一句:“少将风月怨平湖,见尽扶桑水到枯,”
这里的“少将”可能是指作者自指或者泛指年轻时的自己,面对自然的景色如风吹、月照、平湖,感到内心深处的忧愁与不平,似乎在抱怨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这里的“扶桑水”可能代表了时间长河中的经历,到“枯”意味着经历了许多事情,但时间的推移让人感到疲惫、哀伤和时间的无情。
第二句:“相约杏花坛上去,画栏红紫斗樗蒲,”
这里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情景,与朋友相约前往杏花盛开的花坛,享受美好的春光。花坛上红紫交错的花朵,形成了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多姿多彩。"樗蒲"是一种古代的赌博游戏,此处可能隐喻为生活的琐事或世俗的追逐,与前面的"斗"字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美和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年轻时的忧郁、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与朋友享受自然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于俗世诱惑的超脱。
《古意》古诗词赏析:
李群玉的《古意》这首诗,通过古人的视角,构建了一个饱含情感与深意的历史画卷,似乎在讲述一个关于时间、变迁与人性的故事。每一句都浸透着作者对历史、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
首句“少将风月怨平湖”,以“少将”点出主人公可能是一个经历过岁月风霜的人,心中存有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哀怨。平湖则是静谧、宁静的象征,这里或指自然风光,也可能是某种内心世界的隐喻。怨字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无奈,预示着后面诗中将要展示的复杂情感。
“见尽扶桑水到枯”中,“扶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东方的神木,这里用以象征日出之地或充满希望的远方。水到枯则是一个动态的描绘,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暗示了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这一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
“相约杏花坛上去”透露出一种梦想、希望或者渴望与朋友相聚的情感。杏花坛可能是美丽、浪漫的象征,与前面的“怨”形成对比,暗示了即使在逆境中,人们仍怀有美好期待和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画栏红紫斗樗蒲”中的“画栏”可能指一种装饰精美的栏杆,这里营造了一种富贵、华丽的场景。而“红紫斗樗蒲”则描述了一种游戏的景象,樗蒲是一种赌博游戏,此处可能比喻生活的不确定性、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激烈,或者是某种生命中的博弈。整体而言,这一句富有象征意味,可能在探讨人在追求与丧失之间的复杂心态。
最后,“卷五百七十一”这一表达方式很独特,通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书籍的目录中,这里或许暗示了这首诗是作者众多创作中的一篇,或者在某种文化或历史语境中,用以区分、标注其位置或类别。这样的结尾,既保持了古诗的韵味,也让人联想到历史长河中,李群玉及其作品所处的位置和意义。
综上所述,《古意》通过深邃的意象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探讨了时间、自然、人性与社会的多重主题,展现出李群玉深厚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