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í shì
即事
yuè xiàng nán tái jiàn qiū lín xǐ dí yú |
月向南台见 秋霖洗涤馀 |
chū féng wēi yè luò jìng kàn zhòng fēng shū |
出逢危叶落 静看众峰疏 |
lěng lù cháng shí yǒu chán chuāng cǐ yè xū |
冷露常时有 禅窗此夜虚 |
xiāng sī liáo chàng wàng rùn qì biàn yī chū |
相思聊怅望 润气遍衣初 |
《即事》古诗词释义:
贾岛的这首《即事》诗,描绘了秋夜月色下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思绪,通过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孤独与感慨。以下是逐句解释:
1. **月向南台见,秋霖洗涤馀,**
这句诗描绘了在南台上,月光如洗,秋雨过后,月色格外明亮。"秋霖"指秋天的雨,"洗涤"用以形容雨后的清新,"馀"指雨后留下的痕迹。整体画面展现了一个雨后初晴、月光皎洁、空气清新的自然景象。
2. **出逢危叶落,静看众峰疏,**
"出逢"表示诗人外出时遇到的情景。"危叶落"可能指树叶因季节更替而从高枝上落下,"静看"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静心观察。"众峰疏"则可能描绘了雨后的群山在月光下显得更为空旷、稀疏的景象。这一联通过叶落和群峰疏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和静谧之美。
3. **冷露常时有,禅窗此夜虚,**
"冷露"指夜晚的露水,因为秋季气温下降,露水常有。"常时有"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禅窗"可能指寺庙的窗户,"此夜虚"则可能寓意着夜深人静,窗内窗外都是空旷的寂静,与诗人内心的静谧相呼应。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融合,营造了一种禅意的氛围。
4. **相思聊怅望,润气遍衣初,**
"相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聊"在这里有稍微、姑且的意思,"怅望"则意味着惆怅地遥望,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或逝去事物的怀念与遗憾。"润气"可能指空气中的湿气,"遍衣初"则可能是在说湿气开始覆盖在衣物上。这一联通过相思之情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色、秋雨、落叶、山峰、露水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状态的深入思考。
《即事》古诗词赏析:
贾岛的这首《即事》充分展示了其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他对禅意生活的独特体验。这首诗描绘了月夜秋雨后的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禅宗哲学的领悟。
1. **开篇即设景**:“月向南台见, 秋霖洗涤馀”,诗一开始便将读者引入一个秋雨初歇、明月高照的场景。这里,“月向南台见”仿佛预示着一种归宿感,“秋霖洗涤馀”则寓含着净化和再生之意,通过自然界的洗涤,万物重新焕发生机。
2. **动态与静态结合**:“出逢危叶落, 静看众峰疏”,动态的“叶落”与静态的“众峰疏”形成对比,生动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3. **感官与情感的融合**:“冷露常时有, 禅窗此夜虚”,“冷露”不仅勾勒出秋夜的清凉,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而“禅窗此夜虚”则进一步深化了禅宗哲学的主题,通过虚无的禅窗,诗人似乎在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4. **情感的升华**:“相思聊怅望, 润气遍衣初”,最后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思绪万千,既有所思之人,又对自然美景充满留恋,情感丰富而深沉。这里的“润气遍衣初”可能寓意着诗人的心灵得到滋润,情感得到释放。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贾岛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其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自然与禅宗的交汇处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