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wǔ gōng yáo zhǔ bù
寄武功姚主簿
shēn cóng jié jié xiū guǒ yǐ cǐ shēng zhōu |
身从劫劫修 果以此生周 |
chán dìng shí chuáng nuǎn yuè yí shān shù qiū |
禅定石床暖 月移山树秋 |
pěng yú guān sù fàn qiāo qìng guò qīng liú |
捧盂观宿饭 敲磬过清流 |
bù yǎn xuán guān lù jiào rén wèn bái tóu |
不掩玄关路 教人问白头 |
《寄武功姚主簿》古诗词释义:
贾岛的《寄武功姚主簿》是一首充满禅意和深邃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一个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于修道、禅定以及人生追求的理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身从劫劫修, 果以此生周**:
这两句诗表达了修行者从漫长的时间跨度(劫劫,指的是长时间、无数次的修行过程)中修炼自己的身心,最终能够在这个生命阶段(以“此生”指代)实现圆满。
2. **禅定石床暖, 月移山树秋**:
描述的是一个在石床上打坐入定的情景。石床的“暖”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温暖,而“月移山树秋”则通过月光移动和山树换季的描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映衬出修行者在时间长河中不为所动的坚定。
3. **捧盂观宿饭, 敲磬过清流**:
这两句描绘了僧人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日常修行的情景。捧着盛有前一天剩饭的盂,象征着对物质生活的极简和对现世物质的无欲无求;敲击磬声(一种佛教乐器),穿过清澈的溪流,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对内心世界的呼唤。
4. **不掩玄关路, 教人问白头**:
“玄关路”比喻修行的最后一步或核心关键,意味着即使对修行者来说,修行的道路也不应有任何阻碍。后半句“教人问白头”,则引导读者思考:即使到了老迈之年(白头),依然有人在寻求和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修行的价值,强调了修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无论年龄如何,都不应停止追求和探索。
整首诗通过描绘僧人日常修行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修行、禅定和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同时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寄武功姚主簿》古诗词赏析:
贾岛的这首《寄武功姚主簿》体现了他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和对姚主簿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禅学的某些核心概念,如禅定、素食、清修、以及对宇宙自然的观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身从劫劫修,果以此生周**:这句话展现了贾岛对修行的执着追求。在佛教中,“劫”指的是宇宙的寿命周期,这里用“劫劫修”来形容修行的漫长和艰辛,意味着贾岛对修行有着深厚的信仰和持久的承诺。他相信通过不断的修习,可以在这一生实现修行的圆满。
2. **禅定石床暖,月移山树秋**:这一句通过描绘禅定的场景,体现了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石床和月移山树都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暗示了在修行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平静对内心的宁静有所助益。这里的“暖”不仅是对环境温暖的描述,也可能隐喻了内心的温暖和喜悦。
3. **捧盂观宿饭,敲磬过清流**:这一场景描绘了修行者的生活细节。捧盂象征着对食物的礼敬,观宿饭则体现了对食物的感恩与清净的心态。敲磬和过清流则是修行者日常行止的一部分,敲磬不仅用于宗教仪式,也代表了清修之音,清流则象征着修行中的纯净与清澈。这一句表达了修行生活既简单又富含仪式感。
4. **不掩玄关路,教人问白头**:这句话是对姚主簿修行境界的高度概括。玄关路在这里指通往精神深处的路径,意味着姚主簿在修行中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不被世俗杂念所扰,使得即便是问路者,也能通过其修行的表征(可能指其年老,意味着长期的修行与坚守),感受到精神的指引与启迪。这反映了贾岛对姚主簿修行成果的赞誉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修行生活的赞颂之作,也是贾岛个人精神追求的体现。通过对禅定、素食、清修等修行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禅宗生活哲学的某些侧面,同时表达了对精神自由和超越世俗束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