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yōng táo rù shǔ
送雍陶入蜀
jìn dé yún zhōng lù mén zhǎng qīn zǎo kāi |
近得云中路 门长侵早开 |
dào shí yóu yǒu xuě xíng chù yǐ wú tái |
到时犹有雪 行处已无苔 |
quàn jiǔ kè chū zuì liú chá sēng wèi lái |
劝酒客初醉 留茶僧未来 |
měi féng qíng nuǎn rì wéi jiàn qǐ huā zāi |
每逢晴暖日 惟见乞花栽 |
mén bù dàng guān dào xíng rén dào yì xī |
门不当官道 行人到亦稀 |
gù cóng cān hòu chū duō shì yè shēn guī |
故从餐后出 多是夜深归 |
kāi qiè shōu shī juǎn sǎo chuáng yí wò yī |
开箧收诗卷 扫床移卧衣 |
jǐ shí tóng mǎi zhái xiāng sòng yǒu chái fēi |
几时同买宅 相送有柴扉 |
《送雍陶入蜀》古诗词释义:
贾岛的《送雍陶入蜀》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通过一系列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雍陶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境和含义:
**首联:近得云中路,门长侵早开。**
- 这两句描绘了送别场景的清晨,朋友即将启程,通往远方蜀地的道路显得尤为神秘和遥远。贾岛用“云中路”来形容蜀道的险峻和遥远,而“门长侵早开”则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殷切等待和对这次离别的重视。
**颔联:到时犹有雪,行处已无苔。**
- “到时犹有雪”表明友人启程时天还下着雪,路途艰难;“行处已无苔”则暗示了友人在路上的行进速度之快,似乎连时间也追不上他的脚步,或者这句也暗指路上的荒凉和寂静。
**颈联:劝酒客初醉,留茶僧未来。**
- “劝酒客初醉”描绘了送别宴上的场景,主人以酒劝友人,希望他能暂时忘记离别的痛苦,沉浸在欢聚的氛围中;“留茶僧未来”则预示了宴后的宁静,等待僧人的到来,可能代表了友人对宗教的信仰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每逢晴暖日,惟见乞花栽。**
- “每逢晴暖日”可能暗示了友人在蜀地经历的季节变化,希望他能在晴暖的日子里找到新的生活和灵感;“惟见乞花栽”则表达了一种期待,希望在友人忙碌的日子中也能看见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中间两联: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故从餐后出,多是夜深归。**
- “门不当官道”表明朋友选择了一条不太显眼、少有人走的路,暗示了他追求的可能是更独特、更私密的生活方式;“行人到亦稀”则强调了这条路径的僻静和隐秘。友人在餐后才出门,夜深才归,可能象征着他追求的是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联:开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几时同买宅,相送有柴扉。**
- “开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体现了友人即将离开,收拾行囊,准备告别,同时可能也在整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几时同买宅,相送有柴扉”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希望将来能与友人一同在某个地方定居,共度时光,营造出一种深厚的友谊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表达了离别的哀愁,也蕴含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
《送雍陶入蜀》古诗词赏析:
贾岛的这首《送雍陶入蜀》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友人入蜀途中的情景,以及送别后诗人的心境。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谊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同时也寓含着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的开头“近得云中路,门长侵早开”,既点明了离别的场景,也预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漫长且充满未知的旅程。这里的“云中路”不仅指出了路途的遥远和险峻,也象征了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朋友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接着,“到时犹有雪,行处已无苔”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色,虽然环境寒冷而清寂,但也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精神的赞扬。
“劝酒客初醉,留茶僧未来”,通过这一场景,诗人在别离之际,用美食和清茶来为友人送行,表达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同时,这里也体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对各种人情的体恤。
“每逢晴暖日,惟见乞花栽”,描绘了友人旅途中的景色,尽管环境艰苦,但依然有生命力在顽强生长。这种坚韧和生命力的描写,既是对友人的期待,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一种寄托。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体现了友人旅程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这里的“门不当官道”不仅是对友人旅程的描述,也是对诗人自己生活境遇的一种自述。
“故从餐后出,多是夜深归”,表明了送行者在友人离别前后的忙碌与等待,这种情感的深刻描绘,让人感受到送别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远方朋友的深深牵挂。
最后,“开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几时同买宅,相送有柴扉”,是对送别后生活的描写,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相聚的期盼。这种对相聚的渴望,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之人的深情与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友人旅途安全的深切关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