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wú gōng yuàn
题吴宫苑
shí èr lán fēng guà xī huī miào mén shēn bì wù yān wēi |
十二岚峰挂夕晖 庙门深闭雾烟微 |
tiān gāo mù luò chǔ rén sī shān jiǒng yuè cán shén nǚ guī |
天高木落楚人思 山迥月残神女归 |
chù shí qíng yún níng cuì bìn dù jiāng hán yǔ shī luó yī |
触石晴云凝翠鬓 度江寒雨湿罗衣 |
chán juān shì hèn xiāng wáng mèng yuán jiào duàn yán qiū xiǎn xī |
婵娟似恨襄王梦 猿叫断岩秋藓稀 |
《题吴宫苑》古诗词释义:
标题:题吴宫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深邃、带有淡淡哀愁的吴宫苑景色,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听觉及想象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静谧交融的氛围。下面逐段解释:
1."十二岚峰挂夕晖":诗的首句描绘了吴宫苑的背景,众多的山峰在夕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种柔和而略带金色的光辉,仿佛是云雾中的仙境。
2."庙门深闭雾烟微":紧随其后的这句,写出了吴宫苑内庙宇的景象。庙门紧闭,被薄雾环绕,暗示着这里可能隐藏着神秘与历史的秘密,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3."天高木落楚人思":这句诗由自然景象引申至历史情感。"天高木落"描述了季节的变化,秋季的树叶从树上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楚人思"则暗指历史中与楚国相关的文化或人物,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深深思考和怀念。
4."山迥月残神女归":这里运用了神女的典故。神女通常指的是楚国传说中的女神,如娥皇、女英等,她们与神山、月亮等元素有关。这句诗描绘了月亮接近残缺,仿佛神女正在归来,或是已经离去,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与神秘色彩。
5."触石晴云凝翠鬓":这句诗继续描绘自然景色,晴空中的云朵因为触碰到山石而凝结成翠绿的形状,形象地比喻了自然与时间的和谐与美丽,同时可能暗示了某种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形象。
6."度江寒雨湿罗衣":描述了水边的景象。"度江"意味着跨越江河,"寒雨"则预示着天气的寒冷与湿冷,可能象征着情感的冷寂或历史的变迁。整个景象富有诗意,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孤独与哀愁。
7."婵娟似恨襄王梦":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楚襄王的怀念。"婵娟"是美好的女子形象,这里可能指的是楚国的妃嫔或神女,用以比喻楚襄王的梦中情人。"恨"则暗示了历史的遗憾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整个句子巧妙地将自然、历史与情感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深邃的历史哀思和对美好消失的感慨。
8."猿叫断岩秋藓稀":结尾处通过猿猴的叫声和断崖上稀少的秋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寂静与荒凉,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逝去和生命的脆弱,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沉的意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结合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观,展现了吴宫苑的静谧与历史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感慨。
《题吴宫苑》古诗词赏析:
刘沧的《题吴宫苑》是一首以吴宫为题材的诗歌,通过对吴宫环境、气氛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哀婉的意境。全诗描绘了吴宫在夕阳西下、雾烟微薄、天高木落、山回月残等场景中的凄美景象,以及神女归去、晴云凝翠、寒雨湿衣等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美好情感的追忆。
1. **开头两联描绘环境氛围:**“十二岚峰挂夕晖, 庙门深闭雾烟微。”这里运用了“十二岚峰”、“夕晖”、“庙门深闭”和“雾烟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夕阳的余晖给山峰披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而庙门深闭、雾气微薄则增加了几分神秘与孤寂感。
2. **中间两联进一步渲染情感:**“天高木落楚人思, 山迥月残神女归。”“天高木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楚人思”则是对古代楚地繁华的怀念,同时暗含着历史的沧桑感。“山迥月残”与“神女归”则营造了一种幽静与孤独的氛围,仿佛在述说着神女的离别与归宿,引发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怀念。
3. **后两联表达深层情感:**“触石晴云凝翠鬓, 度江寒雨湿罗衣。”这里以“晴云”、“翠鬓”、“寒雨”、“罗衣”等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装束的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过去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4. **结尾点题,深化主题:**“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婵娟”在这里指的是美好的女子形象,与“襄王梦”形成对比,似乎在说即使是如此美好的女子,也无法摆脱爱情中的悲欢离合,与“猿叫断岩”、“秋藓稀”等自然景象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流逝、人事更迭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吴宫的自然景观,更融入了对历史、爱情、时间的深刻思考,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