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dì dōng guī tú zhōng shū shì
下第东归途中书事
shàng guó xiāng féng chén mǎn jīn qīng bēi yī huà xī nián xīn |
上国相逢尘满襟 倾杯一话昔年心 |
huāng tái gòng wàng qiū shān lì gǔ sì duō tóng xuě yè yín |
荒台共望秋山立 古寺多同雪夜吟 |
fēng dù zhòng chéng gōng lòu jǐn yuè míng gāo liǔ jìn yān shēn |
风度重城宫漏尽 月明高柳禁烟深 |
zhōng qī bái rì qīng yún lù xiū gǎn bìn máo shuāng xuě qīn |
终期白日青云路 休感鬓毛霜雪侵 |
《下第东归途中书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沧所作,反映了诗人科举不第后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下面逐句解释:
1. **上国相逢尘满襟** -"上国"指的是京城或繁华之地,"相逢"表明诗人在此地遇到了故友或同行之人,"尘满襟"用以形容路途的辛苦和风尘仆仆,暗示诗人科举不第,流露出旅途劳顿之感。
2. **倾杯一话昔年心** -"倾杯"表明饮酒畅谈,"昔年心"指的是过去的理想和心愿。这里诗人借饮酒和交谈,表达了对过去追求科举成功、实现理想的心愿的回忆。
3. **荒台共望秋山立** -"荒台"可能是指废弃的台地,"共望秋山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起站在秋山之上,眺望远处的景色,借以寄托自己的心情和思绪。
4. **古寺多同雪夜吟** -"古寺"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寺庙,"雪夜吟"可能是指在雪夜中的吟诗,暗示诗人与友人在雪夜一同吟诗,表达对诗歌、文学的热爱,也可能暗示对人生困境的自省和思考。
5. **风度重城宫漏尽** -"重城"指的是京城,"宫漏尽"形容时间已晚,夜已深。此句可能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夜晚在京城漫步、谈笑的情形,表现了夜间的闲适和宁静。
6. **月明高柳禁烟深** -"月明"表明月色明亮,"高柳"指的是高大的柳树,"禁烟深"可能是指禁烟时间已深,暗喻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此句描绘了月色下柳树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夜晚氛围。
7. **终期白日青云路** -"终期"表示最终希望或目标,"白日青云路"比喻升官晋爵、事业成功的道路。这里诗人表达了最终期望能够实现个人的抱负和成功。
8. **休感鬓毛霜雪侵** -"休感"是劝告、安慰的口吻,"鬓毛霜雪侵"则比喻岁月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用以表达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不要因岁月的侵蚀而失去希望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诗人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在逆境中仍保持的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第东归途中书事》古诗词赏析:
《下第东归途中书事》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参加科举落第后,东归途中所感所想,反映了其对理想追求的坚持以及面对挫折的内心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背景
题目“下第东归途中书事”暗示了诗人科举不中后,带着失落与思考的心情,踏上归途,沿途抒发个人情感与感慨。
### 创作特点
1. **时间与地点**:诗中的时间跨度从“上国相逢”到“月明高柳”,地点涉及“荒台”、“古寺”、“重城”,通过时间地点的转换,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与旅程的动态美。
2. **情感表达**:全诗通过描绘落第后的心情,使用了“尘满襟”、“秋山立”、“雪夜吟”等意象,传达了失落、思考与坚持的情感。诗人用这些自然景象来映射内心的波澜,使得情感表达更为细腻。
3. **文化内涵**:诗中“上国”、“宫漏”、“白日青云路”等词语,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诗人对于科举制度的思考与感慨,以及对于仕途与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
### 主题分析
1.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在科举不中后,依旧保持着对“白日青云路”的期许,表现了他对理想和目标的执着追求,尽管面临现实的挑战和失败,但内心的信念并未消散。
2. **自然与人生的隐喻**:通过描绘“秋山立”、“雪夜吟”等自然场景,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用自然的坚韧、宁静来寓意自己在人生挫折面前的坚持与平和。
3. **人生哲思**:整首诗在叙述中蕴含哲理,通过旅行的所见所感,反思人生道路的选择与个人命运的把握,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结语
《下第东归途中书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刘沧面对科举落第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理想追求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