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yǐn zhě
赠隐者
chén shì hán chuāng wǒ dú kàn bié lái rén shì jǐ diāo cán |
尘室寒窗我独看 别来人事几凋残 |
shū kōng xiāo sì yī sēng qù xuě mǎn bā shān gū kè hán |
书空萧寺一僧去 雪满巴山孤客寒 |
luò yè duò cháo qín zì chū cāng tái fēng qì zhú chéng gān |
落叶堕巢禽自出 苍苔封砌竹成竿 |
bì yún tiáo dì cháng jiāng yuǎn xiàng xī kǔ yín guī sī nán |
碧云迢递长江远 向夕苦吟归思难 |
《赠隐者》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沧所作的赠送给隐者的诗。全诗可以分为几段来解释:
1. **尘室寒窗我独看**: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独自坐在尘封的房间里,透过冰冷的窗户看世界。这里隐含着一种孤独感,暗示了诗人与尘世的隔阂。
2. **别来人事几凋残**:诗人提到自从与某人分别之后,人事多变,许多事情都已经凋零残败。这不仅是指具体的人际关系,也可能象征着世事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
3. **书空萧寺一僧去**:诗人看到萧瑟的寺庙中,一位僧人已经离去。这里可能隐含着对于逝去时光和离去的友人的哀伤,也暗示了对于佛教生死轮回观念的思考。
4. **雪满巴山孤客寒**:巴山被雪覆盖,诗人在这里把自己比喻为孤单的旅人,在寒冷中独自前行。这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寒冷,也象征了内心的情感状态。
5. **落叶堕巢禽自出**:秋风中,落叶纷纷从鸟巢中落下,鸟儿却自在地飞出。这里用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的自由和生命的活力,也可能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 **苍苔封砌竹成竿**:诗人注意到地面长满了厚厚的青苔,石砌的墙角生出了竹子。这种自然生长的过程,既展示了生命力的顽强,也可能是对隐居生活自然、宁静的赞美。
7. **碧云迢递长江远**:碧绿的云朵与远方的长江形成对比,展现了辽阔的自然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对自由与未知世界的追求。
8. **向夕苦吟归思难**:天色将晚,诗人仍在苦苦吟诗,难以平息对归家的思念。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内心深处仍怀有对故乡和家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以及对逝去时光、友情和自然界的深刻感受。诗中流露出的孤独、哀伤、怀念和对自由的向往,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赠隐者》古诗词赏析:
《赠隐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隐者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营造的氛围**:“尘室寒窗我独看, 别来人事几凋残”——诗人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独、静谧的环境之中,通过“尘室寒窗”和“别来人事几凋残”两个意象,表现了隐者生活的一种淡泊和与世隔绝的状态。这里的“凋残”不仅指人事的更迭,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以及生命的易逝。
2. **隐者形象的刻画**:“书空萧寺一僧去, 雪满巴山孤客寒”——通过“书空”这一动作,展现了僧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冷漠形成对比,凸显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通过“雪满巴山孤客寒”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寒冷,也象征了隐者生活的孤独与清冷,以及他们内心的坚韧与坚持。
3. **自然景观的描绘**:“落叶堕巢禽自出, 苍苔封砌竹成竿”——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隐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落叶与出巢的鸟,苍苔与成竿的竹,都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平和宁静的美,象征了隐者追求的简单、纯净的生活方式。
4. **情感的抒发**:“碧云迢递长江远, 向夕苦吟归思难”——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与思考。通过“碧云”与“长江”的辽远,以及“归思难”表达的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这里的情感不仅仅是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然与内心追求的深层反思。
综上所述,《赠隐者》不仅描绘了隐者生活的场景,更通过这些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内心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思考。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