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í zhèng zhōng chéng dōng xī

题郑中丞东溪

作者:刘沧 
běi qù xī yóu chūn wèi bàn     shǔ shān yún xuě rù shī qíng
北去西游春未半   蜀山云雪入诗情
qīng luó fú shuǐ huā liú yǐng     cuì ǎi gé yán yuán yǒu shēng
青萝拂水花流影   翠霭隔岩猿有声
rì chū kōng jiāng fēn yuǎn làng     niǎo guī gāo mù rèn gū chéng
日出空江分远浪   鸟归高木认孤城
xīn qī wàn lǐ wú láo juàn     gǔ shí cāng tái xiá lù qīng
心期万里无劳倦   古石苍苔峡路清

《题郑中丞东溪》古诗词释义:

《题郑中丞东溪》这首诗由唐代诗人刘沧创作,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幽静深远的山水画卷。下面我将逐段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1. **北去西游春未半**:诗的开头,提到“北去西游”,表明诗人可能从北方出发,向西旅行,正值春天的中期,季节与行旅的结合渲染了诗的氛围。

2. **蜀山云雪入诗情**:诗情被蜀山的云雾和积雪所引发,此处“入”字用得巧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在美景中激发的创作灵感和情感。

3. **青萝拂水花流影**:这句描绘了青绿色的藤蔓(青萝)轻拂水面,花朵的倒影在水中流动,形象地展现了水边景色的动态美,仿佛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4. **翠霭隔岩猿有声**:翠绿的雾霭在山岩之间缭绕,同时伴随着猿猴的啼声,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跃然纸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5. **日出空江分远浪**:随着太阳的升起,江面在空阔的背景下泛起了层层远浪,光线与水波的相互作用,增添了一种开阔而明亮的视觉效果。

6. **鸟归高木认孤城**:鸟儿归巢,选择在高大的树木上栖息,同时也能辨认出远处的孤城。这一画面既有生活的温馨,又包含了一丝孤独与遥远的意味。

7. **心期万里无劳倦**:表达了诗人尽管旅途遥远,心却无疲倦,展现了对旅程的热爱与对远方的向往,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8. **古石苍苔峡路清**:最后一句描述了古老岩石上覆盖着苍绿的苔藓,峡谷中的小路被描绘得清幽而宁静,充满了古朴的美感和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情感的融入,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对远方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题郑中丞东溪》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题郑中丞东溪》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游览郑中丞东溪时所见的美景及内心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

**第一联**“北去西游春未半, 蜀山云雪入诗情”,诗的开篇即描绘了诗人从北方出发,向西游历的情景,正值春天未过半时分,蜀地的山川云雪美景深深地触动了诗人的心,激发了他的诗情。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北”与“西”,“春未半”与“蜀山云雪”,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诗人游历时的时空转换。

**第二联**“青萝拂水花流影, 翠霭隔岩猿有声”,诗人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描绘了溪水旁青萝轻轻拂过水面,花影随波流转的景象,以及山岩之间雾霭缭绕,猿猴啼鸣的声音。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之美,青萝、流水、花朵、雾霭、猿声,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画面。

**第三联**“日出空江分远浪, 鸟归高木认孤城”,诗人继续描绘日出时分的景象,空旷的江面上,远处的浪花被日光划分为一道道光线,仿佛是自然界的光影游戏。随后,飞鸟在高大的树木间翱翔,最终归巢于一座孤独的城池之上。这联诗不仅描绘了日出时分的壮观景象,还蕴含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归宿感,给人一种深沉的思考空间。

**第四联**“心期万里无劳倦, 古石苍苔峡路清”,最后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无论行走万里的旅途有多么劳顿,只要心中有期待,就会感到清静与满足。古石上长满了苍苔,但这条峡谷之路却因诗人的内心期待而显得清静,寓意着即使外界环境再恶劣,只要内心充满希望与期待,就能找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自然、内心世界以及人生期待的独特感悟。

刘沧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