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hòu yóu nán mén sì
雨后游南门寺
zì lián shēng jì shì yōu yōu hào miǎo cāng làng yī diào zhōu |
自怜生计事悠悠 浩渺沧浪一钓舟 |
qiān lǐ mèng guī qīng luò jìn sān nián guān bà dù líng qiū |
千里梦归清洛近 三年官罢杜陵秋 |
shān lián jué sāi hún wú sè shuǐ dào píng shā jǐ chù liú |
山连绝塞浑无色 水到平沙几处流 |
bái lù huáng huā suì shí wǎn bù kān shuāng bìn jìng qián chóu |
白露黄花岁时晚 不堪霜鬓镜前愁 |
《雨后游南门寺》古诗词释义:
《雨后游南门寺》是唐代诗人刘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自怜生计事悠悠, 浩渺沧浪一钓舟**:
这句诗以第一人称自述,流露出一种深深的自怜和对生活琐事的无奈感。"悠悠"一词形容了生活的漫长与无尽,"浩渺沧浪一钓舟"则用比喻的手法,将复杂的生活比作广阔而深邃的河流中的一叶小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自我反省和对未知命运的深思。
2. **千里梦归清洛近, 三年官罢杜陵秋**:
"千里梦归清洛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或心中向往之地的思念,"清洛"可能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平静生活或故乡的山水之美。"三年官罢杜陵秋"则讲述了一段政治生涯的结束,"杜陵"常被用来指代长安,这里可能暗示诗人曾官居京城,现在因某种原因离职,秋季的景象可能象征着离别的伤感或岁月的流逝。
3. **山连绝塞浑无色, 水到平沙几处流**:
这句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象,山与绝塞(遥远的边塞)连绵,但在雨后似乎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显示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水到平沙几处流"则描绘了水流到平旷之地的场景,进一步营造了一种清寂的意境,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和对过去生活状态的追忆。
4. **白露黄花岁时晚, 不堪霜鬓镜前愁**:
"白露黄花"是秋季典型的景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岁时晚"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霜鬓镜前愁"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外貌和内心情感,白发苍苍的鬓角在镜子前映照出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和对未来的忧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时间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愁,蕴含着浓厚的人生哲理。
《雨后游南门寺》古诗词赏析:
这首《雨后游南门寺》展现了一位作者在雨后的某日,游历于南门寺的所见所感。从诗的标题和内容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慨、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自怜生计事悠悠”**:这句话开篇便展现了作者对自身生活的反思和自怜之情。悠悠二字,形容了生活的复杂和漫长,暗示了作者可能曾经历过的种种生活压力和繁琐事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负担和无奈。
2. **第二句“浩渺沧浪一钓舟”**:此处作者用浩渺的沧浪与一叶扁舟的对比,既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象,也借以象征个人在生活中的渺小与孤独。这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暗含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可能是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3. **“千里梦归清洛近”**:千里与近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与现实之间的复杂情感。清洛可能代表了作者心中的某种纯净、宁静的理想之地,与当前生活的距离,体现了他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某种不满或失落。
4. **“三年官罢杜陵秋”**:这句话中“三年官罢”暗示了作者过去三年在官场的经历,可能有成功、挫折或失落,而“杜陵秋”则进一步将时间与地点具体化,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关于作者身份和生活背景的线索。杜陵,古人常用以指代故乡或过往,秋天则常象征着离别、收获或衰败,这一句暗示了作者对过往官场生活的回忆与反思。
5. **“山连绝塞浑无色,水到平沙几处流”**:这一联通过山与水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思考。山连绝塞、浑无色可能代表了自然景色在特定时间或心境下的某种抽象或沉寂,与之前的描述相呼应,可能蕴含了作者对平静、宁静的渴望,以及对生活中复杂情感的某种释放。
6. **“白露黄花岁时晚,不堪霜鬓镜前愁”**:这句诗通过白露与黄花、霜鬓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老去的无奈。岁时晚代表了季节的更替,霜鬓镜前的愁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既有自然美又富含人生哲理的意境。作者在诗中不仅展现了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与反思,也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孤独感。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给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