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gǔ sì
题古寺
guō nán shān sì yǔ chū qíng shàng jiè xún sēng zhú lǐ xíng |
郭南山寺雨初晴 上界寻僧竹里行 |
bàn bì lóu tái qiū yuè guò yī chuān yān shuǐ xī yáng píng |
半壁楼台秋月过 一川烟水夕阳平 |
tái fēng shí shì yún hán rùn lù dī sōng zhī hè yǒu shēng |
苔封石室云含润 露滴松枝鹤有声 |
mù yè xiāo xiāo dòng guī sī xī fēng huà jiǎo hàn dōng chéng |
木叶萧萧动归思 西风画角汉东城 |
《题古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寺静谧而深远的景象,通过作者的视觉、听觉和感受,表现了一种沉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下面逐段解释:
1. **郭南山寺雨初晴**:城市外围的南山之上,有一座寺庙,刚刚下过雨,空气清新,阳光从云层中透出,照在这座寺庙上。
2. **上界寻僧竹里行**:作者在竹林中寻找僧人,这里的“上界”可能象征着寺庙的崇高和精神层面的追求,竹林的清幽与宁静为寻找僧人的行为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深邃的意味。
3. **半壁楼台秋月过**:部分的寺庙建筑映照在秋夜的月光之下,月色柔和地洒在上面,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静谧祥和的氛围。
4. **一川烟水夕阳平**:在广阔的水面上,夕阳的余晖均匀地铺洒着,水面上泛起了一层淡淡的烟雾,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觉。
5. **苔封石室云含润**:寺庙内的石室被青苔覆盖,云雾仿佛也在这片湿润的空气中含蓄地凝结,暗示着寺庙历史悠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
6. **露滴松枝鹤有声**:露珠从松树的枝叶上滴落,发出清脆的声音,远处或有仙鹤的鸣叫,这些声音与自然界的静谧相融合,增添了诗的意境。
7. **木叶萧萧动归思**: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这种声音触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唤起了他对家的思念。
8. **西风画角汉东城**:西风吹过,城中的画角(古代城墙上用来传递信息的乐器)发出悠长的鸣声,这种声音让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远处的城市相呼应,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古寺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中显得格外幽深、超脱的画面,同时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传递出一种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与感慨。
《题古寺》古诗词赏析:
《题古寺》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一首描绘古寺风景的绝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寺在特定季节和天气下的静谧与悠远之美。每一句诗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传递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存在的深思。
首句“郭南山寺雨初晴”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画面,雨后的南山寺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上界寻僧竹里行”通过“上界”二字,将古寺置于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之中,暗示了禅宗修行者的超然与神秘。竹林中的僧人行走,既象征着修行者的淡泊与超脱,也暗示了禅宗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半壁楼台秋月过”一句,运用了“秋月”这一典型的季节性意象,月光洒在半壁的楼台之上,既描绘了月色之美,也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冷的氛围,暗示了古寺在秋夜中独有的宁静与神秘。紧接着,“一川烟水夕阳平”将视角从静谧的月色转到了黄昏的景色,烟水与夕阳平,展现出一种平和而广阔的自然景观,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宏大。
“苔封石室云含润,露滴松枝鹤有声”描绘了石室被青苔覆盖,云雾含润,露水滴落松枝,鹤鸣山中,这些细节充满了生机与灵性,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青苔、云雾、露水、松枝、鹤鸣,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神秘感的自然世界。
“木叶萧萧动归思,西风画角汉东城”以“木叶”、“西风”、“画角”等意象,描绘了秋天落叶、西风、角声的景象,这些元素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落叶随风飘零,角声悠扬,既体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也触发了诗人对故乡、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刘沧的《题古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古寺在特定季节和天气下的自然景观之美,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