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jū jì yǒu rén
寓居寄友人
nán fàn gū zhōu jǐng zì ráo jiān jiā tīng pǔ wǎn xiāo xiāo |
南泛孤舟景自饶 蒹葭汀浦晚萧萧 |
qiū fēng hàn shuǐ lǚ chóu qǐ hán mù chǔ shān guī sī yáo |
秋风汉水旅愁起 寒木楚山归思遥 |
dú yè yuán shēng hé luò yè qíng jiāng yuè sè dài huí cháo |
独夜猿声和落叶 晴江月色带回潮 |
gù yuán xīn guò zhòng yáng jié huáng jú mǎn lí yīng wèi diāo |
故园新过重阳节 黄菊满篱应未凋 |
《寓居寄友人》古诗词释义:
刘沧的《寓居寄友人》这首诗,通过对作者寓居生活中的景象和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孤独、思乡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1. **南泛孤舟景自饶**:诗开篇即以“南泛孤舟”描绘了诗人乘船南行的场景,舟行在水面上,周围景色自有一种饶有趣味。这里的“景自饶”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主观感受,或许也隐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便在孤独中,也能发现美。
2. **蒹葭汀浦晚萧萧**:随着船只的前行,诗人看到了晚上的芦苇荡和水边的沙滩,晚风吹过,芦苇随风摇曳,发出萧瑟的声音。这里的“萧萧”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给人以寂寥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3. **秋风汉水旅愁起**:随着季节的更迭,秋风起了,诗人航行在汉水之上,内心涌起了一股旅愁。这里的“汉水”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也是古代诗人常用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意象,“旅愁起”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客居他乡的愁绪。
4. **寒木楚山归思遥**:诗句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在秋风中遥望远处的楚山,山上的树木在秋风中显得寒冷,引发了诗人的归思,即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里使用“寒木楚山”这一意象,强化了思乡之情的悲凉与遥远。
5. **独夜猿声和落叶**:夜晚,诗人独自一人,猿猴的啼声与落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寂寥的夜晚图景。这里的“猿声”和“落叶”都是自然界的声响,却在诗人孤独的心境下显得格外哀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6. **晴江月色带回潮**:诗句描绘了晴朗的江面上,月光洒落,江水似乎随着月色回旋波动的场景。这里的“月色带回潮”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隐含着一种时间流逝、世事轮回的哲理思考,以及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7. **故园新过重阳节**: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刚刚度过了重阳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登高、赏菊等习俗相关。通过“故园新过”这句,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重阳节这个特定的日子,更加强化了这种思念之情。
8. **黄菊满篱应未凋**:诗人想象在故乡,重阳节时黄菊满篱,应该是未曾凋零。这一句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观,进一步强化了对家乡的怀念与对故乡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寓居生活中的景象与感受,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生活的向往。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寓居寄友人》古诗词赏析:
刘沧的这首《寓居寄友人》不仅展示了一幅如画的风景图,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南泛孤舟景自饶,蒹葭汀浦晚萧萧”,开篇即以“孤舟”点出诗人的孤独境遇,而“南泛”则暗示了诗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离乡背井,到南边去漂泊。这句中,“景自饶”暗示了尽管处境孤寂,但周围环境的美依然能够抚慰心灵。接着,“蒹葭汀浦晚萧萧”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江边芦苇荡的清冷景色,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2. **中间**:“秋风汉水旅愁起,寒木楚山归思遥”,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秋风起,汉水边,旅途中的愁绪似乎随着秋风起舞,无法排遣。而“寒木楚山归思遥”则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想象中的故乡山川,即使远在天边,也深深牵动着诗人的思绪。
3. **情感深化**:“独夜猿声和落叶,晴江月色带回潮”,这两句用具体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独夜中,猿声与落叶相伴,构成了一幅寂静而凄凉的画面,月色下的晴江则增添了一丝安慰与凄美,仿佛带走了诗人的一部分愁绪。然而,这种安慰是暂时的,正如带潮的月色,难以长久。
4. **结尾**:“故园新过重阳节,黄菊满篱应未凋”,最后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绪回到了故园,时值重阳佳节,故园中黄菊满篱,展现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画面。这样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和憧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故土,与亲人团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寓居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时间、空间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