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ng què
孔雀
què dào jīng shī shì shì shāng huì xiū guī jì jiǎ shēng wáng |
却到京师事事伤 惠休归寂贾生亡 |
hé rén shōu dé wén zhāng qiè dú wǒ lái jīng tái xiǎn fáng |
何人收得文章箧 独我来经苔藓房 |
yī mìng wèi zhān wèi zhú kè wàn yuán chū jǐn bié kōng wáng |
一命未沾为逐客 万缘初尽别空王 |
xiāo xiāo zhú wù xié yáng zài yè fù xián jiē xuě yōng qiáng |
萧萧竹坞斜阳在 叶复闲阶雪拥墙 |
《孔雀》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名为《孔雀》的诗,由唐代诗人李郢所作。该诗以孔雀为意象,隐喻诗人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内心情感。下面逐句解释诗文意思:
1. **却到京师事事伤**:诗人回到京城,发现自己面对的每一件事都感到伤心。这里“事事伤”表达了诗人对京城、对生活的失望和无奈。
2. **惠休归寂贾生亡**:借用惠休(佛教高僧)和贾生(西汉文学家、政论家)的典故,暗示诗人面对的境遇如同两位伟人归隐或逝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不被理解。
3. **何人收得文章箧**:在这里,诗人借问“谁人能收起我满载文章的箱子”,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能得到认可的感慨和对文学事业无以为继的担忧。
4. **独我来经苔藓房**:意为“只有我一人经过长满苔藓的房间”,喻示诗人孤独一人、处于被遗忘或不被重视的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孤独感。
5. **一命未沾为逐客**:此句意思是“我这生命还未得到恩赐,却被当作驱逐的客子”,表达了诗人作为流放或被边缘化者的苦楚和不满。
6. **万缘初尽别空王**:诗人与佛教(空王,指佛教的真理)作别,暗示了他与信仰或精神追求的决裂,意味着寻求精神解脱的道路已然关闭。
7. **萧萧竹坞斜阳在**:竹林中,斜阳洒下,景象宁静而凄凉,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悲伤。
8. **叶复闲阶雪拥墙**:枯叶铺满了空寂的台阶,雪覆盖着墙,营造出一片寂静与寒冷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孔雀为象征,通过一系列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命运的感慨、对生活境遇的无奈、对文学追求的困境、以及对信仰与精神世界决裂的痛苦。诗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对社会、人性的反思。
《孔雀》古诗词赏析:
李郢的《孔雀》是一首充满深沉感慨的诗,通过描绘孔雀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对比**:“却到京师事事伤”与“惠休归寂贾生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京师”既指繁华与权力的中心,也可能是象征着现实与世俗的环境。惠休和贾生,分别代表佛教中的寂灭与儒家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之间冲突的深切感受。
2. **物我交融**:“何人收得文章箧,独我来经苔藓房”展现了诗人独自面对环境的变化和个人命运的转变。文章箧可以理解为个人才华或理想的象征,而“苔藓房”则代表了一种荒凉、被遗忘或与主流社会隔绝的境地。这种物我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与命运被埋没的感慨。
3. **自我反思**:“一命未沾为逐客,万缘初尽别空王”揭示了诗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宗教或精神追求的反思。逐客是被放逐的人,暗示诗人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的边缘人,与权力和主流文化保持一定距离。而“空王”则可能是对佛教精神的向往与追求,表明诗人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归宿。
4. **景物与情绪的融合**:“萧萧竹坞斜阳在,叶复闲阶雪拥墙”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景象,斜阳、竹坞、雪墙等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肃穆与孤独的氛围。这不仅反映了自然景色的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
综上所述,李郢的《孔雀》不仅是一首关于孔雀生存状态的诗,更是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社会环境、精神追求与自我反思的深刻表达。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交织,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诸多议题的深度思考和艺术上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