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yuǎn
赠远
líng qì dú bù sǐ shàng néng chéng qǐ wén |
灵气独不死 尚能成绮文 |
rú hé gū biǎn lǐ yóu zì dú sān fén |
如何孤窆里 犹自读三坟 |
luò rì sòng wàn gǔ qiū shēng hán qī āi |
落日送万古 秋声含七哀 |
kū zhū bù xiāo sè zhī gàn xū cuī wéi |
枯株不萧瑟 枝干虚崔嵬 |
yī xī lín dà dào gē zhōng zuì gāo tái |
伊昔临大道 歌钟醉高台 |
tái jīn yǐ píng dì zhǐ yǒu chūn fēng huí |
台今已平地 只有春风回 |
míng yuè bái cǎo sǐ jī yīn huāng lǒng cuī |
明月白草死 积阴荒陇摧 |
shèng xián yì rú cǐ tòng jué zhēn yōu zāi |
圣贤亦如此 恸绝真悠哉 |
《赠远》古诗词释义:
这首《赠远》是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所作,诗歌含蓄深远,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界以生命,寓意深远。下面我将逐段解释其意思:
1. **灵气独不死,尚能成绮文**:这里的“灵气”指的是诗人独特的才华或精神气质,即使肉身已逝,但才华或精神并未消亡,仍然能够创造出美丽的文字或艺术作品。
2. **如何孤窆里,犹自读三坟**:窆(biǎn)是指葬尸的土坑,三坟通常指古代的史书、文献。诗人在这里表达即便在地下孤独长眠,灵魂依然向往着学习古代的智慧,追求知识的渴望没有因此而消逝。
3. **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黄昏的落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带走了无数的岁月。秋声中包含了七种哀愁,可能代表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失去的遗憾等。
4. **枯株不萧瑟,枝干虚崔嵬**:枯萎的树干并没有因此而显得萧瑟,反而因为时间的痕迹显得更加壮观。这里的“崔嵬”形容高大,诗人通过这种反差,表达了时间给予事物的独特美感。
5. **伊昔临大道,歌钟醉高台**:曾经,这里是一条繁华的大道,高台上充满了欢歌和欢宴。然而,现在的高台已成平地,只剩下春风回旋,展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6. **台今已平地,只有春风回**:曾经的高台如今已化为平地,只有春风依然如旧,来来去去,让人感怀不已。
7. **明月白草死,积阴荒陇摧**:明月下的白草也已枯萎,积聚的阴云摧垮了荒芜的田垄。这里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时间流逝、万物衰败的感慨。
8. **圣贤亦如此,恸绝真悠哉**:即使是圣贤,也逃不过岁月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这种悲痛的情感是那么深沉,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寄托了对生命的感慨、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赠远》古诗词赏析:
陆龟蒙的《赠远》是一首深沉、哀婉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这首诗由多个层次构成,下面对其进行逐段赏析:
### 开头至“如何孤窆里,犹自读三坟”:
这四句诗通过“灵气独不死,尚能成绮文”表达了对逝者才华和精神的赞美。灵气在此指逝者的精神或灵魂,即使肉体消逝,其才华与精神(“绮文”)仍能永存。接下来的“如何孤窆里,犹自读三坟”则转向对逝者所处的凄凉境地的描述,暗示其精神虽不朽,但肉体被埋葬,与世隔绝。这里用“三坟”(古代传说中的三本古代书籍,常指古史或古籍)来象征逝者的精神世界,强调即使在孤独的坟墓中,其精神仍在阅读和思考,保持着不灭的活力。
### “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
这两句使用了时间的对比——“落日”象征过去,而“送万古”强调时间的漫长与永恒。同时,“秋声”(秋季的风声、落叶声等)蕴含了哀伤,这里的“七哀”可能是陆龟蒙自创的词语,用来概括或表达多种哀伤的情感,强调时间流逝带来的深沉哀痛。
### “枯株不萧瑟,枝干虚崔嵬”:
通过“枯株”和“枝干”的形象,诗人描绘了一幅寂静、荒凉的景象,但用“不萧瑟”强调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命(象征逝者的精神)也依然有其存在感。这里的“虚崔嵬”可能暗示枝干虽然空洞,但其坚毅的形态仍然引人注目,象征逝者虽肉体消逝,但精神的痕迹仍然可见。
### “伊昔临大道,歌钟醉高台”:
这一段回忆了逝者生前的辉煌时刻,他们曾身处繁华,拥有高雅的音乐和宴会,这与后文的衰败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世事无常。
### “台今已平地,只有春风回”:
这四句描述了逝者生前所在高台的今昔对比,高台已被历史的尘埃覆盖,只有春风仍在每年如期而至,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时间的流逝。
### “明月白草死,积阴荒陇摧”:
这两句描绘了逝者安息之地的景象,明月照耀下的白草(可能象征逝者的精神之光)虽仍存在,但与之相对的是荒凉和衰败。这里的“积阴荒陇”可能象征逝者坟墓的孤独与寂寞,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 “圣贤亦如此,恸绝真悠哉”:
最后这两句总结了诗的主题,无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都无法摆脱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这里“恸绝”表达了极度的哀痛之情,而“悠哉”则可能含有对生命的感慨和无奈,整体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陆龟蒙的《赠远》通过对逝者生前的回忆和对其现在境遇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逝者精神的敬仰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深沉,情感丰富,是唐代文学中富有哲思和哀愁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