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 jù shī 。 hù ( wú rén jīn wèi zhī duàn )
渔具诗。沪(吴人今谓之簖)
shuǐ qiǎn zǎo xìng sè diào zhào wú suǒ jí |
水浅藻荇涩 钓罩无所及 |
kēng rú mù duó yīn shì ruò jīn zhēng jí |
铿如木铎音 势若金钲急 |
qū zhī jiù shēn chù yòng yǐ zī fǔ shí |
驱之就深处 用以资俯拾 |
sōu luó ěr shèn wēi dùn qù jiāng hé rù |
搜罗尔甚微 遁去将何入 |
《渔具诗。沪(吴人今谓之簖)》古诗词释义:
陆龟蒙的《渔具诗·沪》这首诗描绘了渔具“沪”在捕鱼时的动态过程和对渔者捕鱼策略的影响。下面是对诗中各句的逐段解释:
1. **水浅藻荇涩,钓罩无所及**:水位浅,水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缓慢,这些植被阻碍了鱼儿的活动,使得利用钓罩(一种捕鱼工具)捕鱼变得困难。
2. **铿如木铎音,势若金钲急**:使用沪捕鱼时,沪的摆动声如同木铎敲击,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而沪挥动的速度则如同金钲敲打,快速而有力。这里以乐器的声音来形象地描述了沪的运动状态,强调了其动作的强烈和有节奏感。
3. **驱之就深处,用以资俯拾**:这句话描述了渔者利用沪驱使鱼儿向更深处游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鱼儿更容易被捕捉。沪作为一种工具,帮助渔者更有效地引导和聚集鱼群。
4. **搜罗尔甚微,遁去将何入**:这句话表达了沪在捕鱼时对鱼群的捕捉是相当细微和精准的。一旦鱼儿被沪驱赶或诱引,它们可能很快便会逃离。对鱼儿来说,逃离沪的捕捉是关键,但同时也暗示了渔者对鱼群的控制能力和捕鱼策略的高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陆龟蒙对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对渔具“沪”在捕鱼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细腻描绘。
《渔具诗。沪(吴人今谓之簖)》古诗词赏析:
陆龟蒙的《渔具诗》以精炼的诗歌形式,描绘了古代渔具“沪(吴人今谓之簖)”的使用场景和效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智慧,也通过诗的语言艺术,让读者感受到渔具的实用性与诗的意境之美。
诗的开篇“水浅藻荇涩,钓罩无所及”,描绘了一个水域环境,水浅且含有藻类和水草,这些环境因素限制了传统钓具的使用效果。这种简练的描绘,既体现了自然环境的限制,也预示了接下来将要介绍的渔具“沪”(簖)的独特之处。
“铿如木铎音,势若金钲急”则通过形象的比喻,赞美了沪的使用效果。铿锵的声音,仿佛木铎的震动,生动地描绘了沪在水中的动作,如同金钲急响,强调了沪在驱赶鱼群时的高效和威力。这里的比喻,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也凸显了沪在捕鱼时的动态和力量感。
接下来的“驱之就深处,用以资俯拾”,解释了沪(簖)的用途。通过设置沪,渔民可以有效地将鱼群引导到沪网中,无需亲自深入水中捕捉,提升了捕鱼的效率和便捷性。这句话简洁而精准,展现了沪作为渔具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最后的“搜罗尔甚微,遁去将何入”则以一种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即使鱼群躲藏再深,沪也能将它们一网打尽,暗示了沪(簖)在捕鱼时的强大捕捞能力。这里的“甚微”和“遁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沪(簖)的高效捕捉性能,同时也留下了一丝哲学意味,暗示了自然界中秩序与斗争的共生关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沪(簖)作为古代渔具的实用价值和创新精神,也通过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增强了读者的审美体验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陆龟蒙巧妙地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使得这首《渔具诗》不仅具有科学知识的传播价值,也具有文学艺术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