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o rén shí yǒng 。 qiáo dān
樵人十咏。樵担
cuì lì qiū shuǐ qīng xié chí yuǎn shān shǔ |
淬砺秋水清 携持远山曙 |
dīng dīng zài qián jiàn yǎo yǎo wú xún chù |
丁丁在前涧 杳杳无寻处 |
cháo qīng niǎo yóu zài shù jǐn yuán fāng qù |
巢倾鸟犹在 树尽猿方去 |
shòu yuè zhě hé rén wú jīn yì qí lǜ |
授钺者何人 吾今易其虑 |
《樵人十咏。樵担》古诗词释义:
陆龟蒙的《樵人十咏·樵担》是一首以樵夫生活为题材的诗歌,通过描绘樵夫的劳动场景和自然景象,展现了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 第一段:
**淬砺秋水清,携持远山曙,丁丁在前涧,杳杳无寻处,巢倾鸟犹在,树尽猿方去,授钺者何人,吾今易其虑。**
- **淬砺秋水清**:秋季的河水清澈,象征着环境的纯净与平和,也暗喻着樵夫的劳动与生活的环境背景。
- **携持远山曙**:背着柴火行走于曙光初现的远山,描绘了樵夫在清晨开始劳作的场景,展示了他们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
- **丁丁在前涧**:在山涧中,樵夫的柴刀发出丁丁的声音,既描绘了劳动的声响,也象征着砍柴的过程。
- **杳杳无寻处**:暗示了山中环境的深远和难以预测,同时也反映了樵夫对自然环境的熟悉和适应能力。
- **巢倾鸟犹在,树尽猿方去**:鸟儿在树倾巢空的环境中仍然生存,猿猴在树已砍伐的情况下才离开,表现了自然界的顽强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 **授钺者何人,吾今易其虑**:"钺"是古代的兵器,这里可能象征权力或指挥者。提问“授钺者何人”表达了对劳动背后指导或组织者的思考。"吾今易其虑"则意味着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已经改变,不再忧虑,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与权力追求的精神境界。
### 总体解释:
陆龟蒙的《樵人十咏·樵担》通过描绘樵夫的日常劳作与自然环境的交互,展现了对朴素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劳动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与转变,寓意着一种超越物质与权力束缚,追求心灵平静与精神自由的价值观。
《樵人十咏。樵担》古诗词赏析:
陆龟蒙的这首《樵人十咏·樵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作,通过描绘一个樵夫日常担柴的劳动情景,巧妙地融入了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淬砺秋水清,携持远山曙”描绘了一幅清晨山间,秋水澄清,光影初照的宁静画面,以此引出劳动者的辛勤,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基调。这里的“淬砺”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述,也是对劳动过程中的磨砺和坚持的隐喻。
“丁丁在前涧,杳杳无寻处”则进一步描绘了劳动者在山涧间劳作的情景,运用声音(丁丁声)和空间感(前涧、杳杳无处)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具体又难以捕捉的劳动场景,暗示了劳动的不易和艰辛。
接着,“巢倾鸟犹在,树尽猿方去”将自然界的生灵与人的劳作进行了对比,鸟巢虽倒,但鸟儿依然坚强地生存,树木虽尽,猿猴才开始迁移。这种对比暗含了对生命韧性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自然界中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生命总会找到适应之道的哲理。
最后,“授钺者何人,吾今易其虑”则将整个劳动过程与更宏大的人生哲学联系起来。在这里,“授钺者”可以解读为命运的安排者或人生的指导者。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释然,似乎是在说,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或变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再为“授钺者”是谁而忧虑。
综上所述,陆龟蒙的这首《樵人十咏·樵担》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与自然界的美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哲学智慧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