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fèng hé xí měi jiǔ zhōng shí yǒng 。 jiǔ chéng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城

作者:陆龟蒙 
huáng jīn jí wèi chǐ     bái shí yòu tài zhuō
黄金即为侈   白石又太拙
zhuó dé qí shù gēn     zhōng rú lǎo jiāo xué
斫得奇树根   中如老蛟穴
shí zhāo shān xià sǒu     gòng zhuó lín jiān yuè
时招山下叟   共酌林间月
jǐn zuì liǎng wàng yán     shuí néng zuò tiān shé
尽醉两忘言   谁能作天舌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城》古诗词释义:

陆龟蒙所作的《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城》一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超然物外的饮酒生活,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对美酒和对友谊的深厚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首句:“黄金即为侈,白石又太拙”** - 这两句以黄金和白石为喻,黄金代表奢华,白石代表朴素。诗人认为奢华过于浮夸,朴素又显得不够精致,表达了对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奢华和过分简陋的生活态度的否定。

**次句:“斫得奇树根,中如老蛟穴”** - 这句描绘了诗人亲手砍伐了一棵奇特的大树,发现其树根如同深藏地下的老蛟(一种神话中的龙)洞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沉探索和对不寻常事物的热爱。

**第三句:“时招山下叟,共酌林间月”** - 这句展现了诗人与山下的老者在林间的月光下饮酒的情景,山下的老者可能是诗人寻找到的知音或智者,月光下的饮酒则赋予了场景一种超脱、宁静的氛围,象征着诗人与自然、与智者之间的和谐与共鸣。

**最后一句:“尽醉两忘言,谁能作天舌”** - 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在酒醉之后达到了一种心灵相通、言语无法表达的境界,这时候即使是天上的语言也无法完全传达此时此刻的情感。这句诗强调了自然状态下的纯粹交流和理解,超越了言语的限制,达到了一种心灵深处的默契和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与智者、与朋友之间超越世俗、超越言语的亲密交流和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城》古诗词赏析:

陆龟蒙的《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城》这首诗,充满了一种隐逸、自然和酒文化的美学追求,揭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和酒中之乐的深深热爱,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读

“酒城”作为题目,暗示了诗人用酒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城池,这里不仅是物质的聚集地,更是心灵的避风港。通过这首诗,诗人探索了在酒中寻求精神寄托和自然之美的过程。

### 诗句解析

1. **黄金即为侈,白石又太拙**:这两句开篇,诗人通过对比“黄金”与“白石”,表达了对奢华和古拙的辩证看法。黄金象征着物质的奢华,而白石则是自然的拙朴。诗人似乎在说,奢华并不总是美好的,而自然的拙朴有时更能打动人心。

2. **斫得奇树根,中如老蛟穴**:此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通过“奇树”和“老蛟穴”的比喻,展现了对自然界中独特、原始美的欣赏。用“老蛟穴”形容树根的空洞,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和生命力。

3. **时招山下叟,共酌林间月**:这两句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诗人邀请山下的老人,一同在月光下饮酒。这种场景充满了诗意和宁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4. **尽醉两忘言,谁能作天舌**: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语言、超越世俗的愿望。在酒精的催化下,人与人之间达到了心灵的契合,言语变得多余。诗人感慨,唯有上天才能理解这种深层的心灵交流。

### 总体赏析

陆龟蒙的这首诗通过对酒、自然、生活态度的描绘,表达了对纯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它不仅是一首酒文化诗,更是一首对隐逸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的颂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

陆龟蒙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