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xí měi mù lán hòu chí sān yǒng 。 bái lián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wǎn lái fēng yuē bàn chí míng chóng dié qīn shā lǜ jì chéng |
晚来风约半池明 重叠侵沙绿罽成 |
bù yòng lín chí gèng xiāng xiào zuì wú gēn dì shì fú míng |
不用临池更相笑 最无根蒂是浮名 |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陆龟蒙对白莲的赞美与感慨,逐句解释如下:
1."晚来风约半池明":此句描绘了傍晚的景象,晚风轻拂,似乎与池塘的半部分明亮的水面达成了某种默契,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风约"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风轻拂水面的动态美。
2."重叠侵沙绿罽成":这里描绘的是池边的景色,随着水面的倒映,绿草与水面形成重叠的效果,仿佛绿色的毯子延伸至沙地,给读者以清新、生机勃勃的视觉感受。
3."不用临池更相笑":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白莲的深深喜爱和理解。诗人认为,白莲不需要特意来到池边去欣赏或赞叹,因为它本身就充满着一种自然的美,这种美是内在的、不需要外在的赞赏和表现的。这里的"相笑"象征着白莲与池水、四周的环境和谐共处,自然地散发着它的美丽。
4."最无根蒂是浮名":这是诗人对于浮名、虚名的反思与批判。"无根蒂"喻指浮名没有坚实的根基,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白莲,很容易随风而逝,不具有实质意义和持久的价值。这里的"浮名"是指那些空洞、不真实的名声或荣誉,它不能代表个人的真正价值或成就。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强调了内在的美和真实的价值比虚名更为重要。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莲的美丽与环境的和谐,以及对虚名的批判,表达了陆龟蒙对于自然之美和真实价值的崇尚。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古诗词赏析: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诗,其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首的景致描绘**:“晚来风约半池明”通过“晚”字勾勒出时间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仿佛定格在了一个静谧的黄昏时刻。接着“风约”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晚风轻拂水面的情景,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柔和、宁静的意境。“半池明”则暗示出池塘中部分水面已经被月光或者天光照亮,而“明”字的使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明亮感,也预示了接下来将展现的美景。
2. **色彩与结构的描绘**:“重叠侵沙绿罽成”这一句,则是诗人对池塘岸边景象的细致描绘。通过“重叠”二字,表现了绿草在岸边交织的景象,仿佛是一幅精致的绿毯覆盖在沙地上,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细腻观察和描绘的能力。
3. **抒发的人生哲理**:“不用临池更相笑,最无根蒂是浮名”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白莲(象征高洁、纯洁)的赞美,进而联想到人生的追求与价值。在诗人看来,追求物质的名利,就如同池塘中的浮萍,看似漂浮在表面,却无根无蒂,不持久也不稳定。相比之下,自然界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才是值得追求的,这种对比,旨在提醒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在的精神追求和自然的美妙。
综上所述,陆龟蒙的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美景的画卷,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深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诗人向读者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浮华名利的淡泊,鼓励人们追求更加纯粹和真实的生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