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xí měi hǔ qiū sì xī xiǎo xī xián fàn sān jué
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sān qiān suī yī shuǐ xī zhū bàn yè fū chà guó àn tú |
三千虽衣水犀珠 半夜夫差国暗屠 |
yóu yǒu bā rén jiē èr bā dú jiào xī zi zhàn wáng wú |
犹有八人皆二八 独教西子占亡吴 |
yī gōng huā zhǔ yàng lián yī tuǐ duò yā huán chū jiǎn méi |
一宫花渚漾涟漪 俀堕鸦鬟出茧眉 |
kě liào zuò zhōng gē wǔ xiù biàn jiāng cán jié fú jiàng qí |
可料座中歌舞袖 便将残节拂降旗 |
jǐ duō yún xiè yǐ qīng míng yuè yàn shāo lái yī piàn píng |
几多云榭倚青冥 越焰烧来一片平 |
cǐ dì zuì yīng zhān hèn xuè zhì jīn chūn cǎo bù yún shēng |
此地最应沾恨血 至今春草不匀生 |
jiāng sè fēn míng liàn rào tái zhàn fān yáo gé qǐ shū kāi |
江色分明练绕台 战帆遥隔绮疏开 |
bō shén zì yàn huāng yín zhǔ gōu jiàn lóu chuán wěn tiē lái |
波神自厌荒淫主 勾践楼船稳帖来 |
bǎo wà xiāng qí suì xiǎo chén luàn bīng shuí xī shì huā rén |
宝袜香綦碎晓尘 乱兵谁惜似花人 |
bó láo yīng shì jīng líng shǐ yóu xiàng cán yáng qì mù chūn |
伯劳应是精灵使 犹向残阳泣暮春 |
《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古诗词释义:
陆龟蒙的《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是一组以虎丘寺西的小溪为背景,借泛舟之行为引子,抒发诗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感慨的诗作。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第一绝**
诗首句“三千虽衣水犀珠”借用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三千名水犀士兵的形象,比喻夫差众多的侍从和军队,他们在水上如犀牛般威武。"半夜夫差国暗屠"则是说夫差(吴国的末代君王)在半夜时分,遭遇了突然的灭亡,暗示了吴国的迅速衰败。"犹有八人皆二八"描述了夫差身边仍有年轻的侍女相伴,"独教西子占亡吴"指的是西施,作为夫差的宠妃,她的美貌与机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吴国的覆灭。这节诗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对比,表达了对权力与美貌背后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第二绝**
"一宫花渚漾涟漪"描绘了宫殿边的水面上,花影随波荡漾,呈现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画面。"俀堕鸦鬟出茧眉"暗示了女子在夜晚的活动,通过发饰(鸦鬟)和眉毛(茧眉)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神秘而深沉的情感。"可料座中歌舞袖"形象地描绘了宴会上的歌舞表演,"便将残节拂降旗"比喻为末日的到来,贵族们在即将毁灭之际仍然享受着歌舞,暗示了人性中的贪欲与无知。整节诗通过对比繁华与衰败,表达了对权力腐败和社会阶层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第三绝**
"几多云榭倚青冥"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宫殿,在天空中若隐若现。"越焰烧来一片平"指的是越国(吴国的邻居)的烽火,烧毁了曾经繁华的土地。"此地最应沾恨血,至今春草不匀生"则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悲剧和痛苦的怀念,暗示了历史的残酷与永恒的痛苦。"江色分明练绕台"描绘了江水如白练环绕在高台之上,"战帆遥隔绮疏开"则是说远处战船在绮丽的晨光中若隐若现。"波神自厌荒淫主,勾践楼船稳帖来"表达了对荒淫无度的君主的厌弃,以及越王勾践(击败吴国的英雄)的楼船稳稳地驶来的想象。"宝袜香綦碎晓尘"描述了贵族女子在清晨的尘土中破碎的身影,"乱兵谁惜似花人"表达了对那些在战争中无辜逝去的美丽女子的同情。"伯劳应是精灵使,犹向残阳泣暮春"则是将自然界中的伯劳鸟比作鬼魂,它们在残阳中哭泣,表达对逝去时代的哀悼。
整组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权力、战争、人性、时间与空间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悲剧的哀悼和对人性美的追忆。
《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古诗词赏析:
陆龟蒙的这首《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通过三首绝句描绘了虎丘寺西小溪边的景致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三千虽衣水犀珠,半夜夫差国暗屠,犹有八人皆二八,独教西子占亡吴,**
这四句诗开篇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通过“三千水犀珠”象征着夫差的大军,与“半夜”、“暗屠”这样的词语相结合,描绘了吴国覆灭的突然和悲壮。特别是通过“八人皆二八”和“独教西子占亡吴”两句,巧妙地运用数字和人物(西施),强调了美女在历史转折中的特殊角色,既暗含了西施与夫差之间的爱情悲剧,也暗示了她的美貌在某种意义上是导致吴国灭亡的因子之一,引人深思。
2. **一宫花渚漾涟漪,俀堕鸦鬟出茧眉,可料座中歌舞袖,便将残节拂降旗,**
此段进一步描绘了历史的悲剧与哀愁。首句“一宫花渚漾涟漪”以宫殿的花水中漾动的涟漪,象征着昔日的繁华和美好。接下来,“俀堕鸦鬟出茧眉”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美丽的女子(可能指西施或她的同类)在历史巨变中黯然神伤的面貌。最后一句“可料座中歌舞袖,便将残节拂降旗”,生动地表现了歌舞升平与历史终结的鲜明对比,暗示了盛世繁华后的衰败与破灭。
3. **几多云榭倚青冥,越焰烧来一片平,此地最应沾恨血,至今春草不匀生,**
这四句诗从自然景观的角度切入,描述了虎丘寺的壮丽景观与历史遗迹,以及对历史悲剧的长久记忆。首句“几多云榭倚青冥”赞美了虎丘寺的雄伟与壮丽,与之相对的“越焰烧来一片平”则突出了历史的无情和灾难的惨烈。最后一句“此地最应沾恨血,至今春草不匀生”,强调了历史事件对这片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春草的不匀生暗示了历史留下的痕迹和情感的深厚。
4. **江色分明练绕台,战帆遥隔绮疏开,波神自厌荒淫主,勾践楼船稳帖来,**
诗人通过江水、战帆和波神等元素,继续深化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首句“江色分明练绕台”描绘了江水的清澈与虎丘台的映衬,与“战帆遥隔绮疏开”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巨大反差。接着,“波神自厌荒淫主”通过波神的拟人化,表达了对统治者的谴责和历史教训的警示。最后,“勾践楼船稳帖来”则引出越王勾践的历史典故,暗示了英雄与悲剧之间的复杂关系。
5. **宝袜香綦碎晓尘,乱兵谁惜似花人,伯劳应是精灵使,犹向残阳泣暮春,**
这段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描绘了乱世中无辜生命的悲惨命运,以及对历史中那些“似花人”(美丽而脆弱的生命)的深切同情。首句“宝袜香綦碎晓尘”以华丽的服饰和破碎的尘埃,象征着美好与破碎的现实。接下来,“乱兵谁惜似花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无辜生命的不公与怜悯。最后两句“伯劳应是精灵使,犹向残阳泣暮春”用伯劳鸟(古时被认为是精灵的象征)在夕阳下的哭泣,形象地表达了对历史悲剧中无辜生命的哀悼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虎丘寺西小溪边的景致,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