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 tí xí měi shū yìn náng
戏题袭美书印囊
shuāng shí cháng wén qiū bàn yè tiān tāi tiān zhú duò yún cén |
霜实常闻秋半夜 天台天竺堕云岑 |
rú hé liǎng dì wú rén zhǒng què shì xiāng lí shì guì lín |
如何两地无人种 却是湘漓是桂林 |
《戏题袭美书印囊》古诗词释义:
陆龟蒙,字鲁望,唐代文学家,他的《戏题袭美书印囊》是其创作中富有哲理和意象的一首小诗。下面是对这首诗每句意思的逐段解释:
1. **霜实常闻秋半夜**:这句话描绘的是秋天夜半时分,果实被霜覆盖的景象,常听到果实因霜冻而发出的声音。霜实,即霜打的果实,秋天夜里,果实表面结霜,这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岁月的更迭和自然界的季节变换。
2. **天台天竺堕云岑**:这里使用了夸张和象征的手法,天台和天竺是古代名山,常被用来形容高远、神圣之地。堕云岑则是指这些高山仿佛从云层中坠落,这种景象既描绘了山的高耸入云,也隐喻着山的神秘与不可触及的特质。
3. **如何两地无人种**:这一句提出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在如此高远和神秘的天台和天竺,却没有人去种植什么(可能暗指某种追求、理想或事物)。这句话带有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被人类触及的自然界的感慨。
4. **却是湘漓是桂林**:最后两句中“湘漓”和“桂林”都是中国著名的山水景观,湘漓特指湘江与漓江,桂林以其美丽的山水景观闻名。这里,作者似乎是在说,尽管天台、天竺这样的高山不被“人种”,但湘漓的山水却成为人们向往和歌颂的对象。这句话可以解读为对自然之美与人类追求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未知与已知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深邃而神秘的感悟,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探索。
《戏题袭美书印囊》古诗词赏析:
陆龟蒙的《戏题袭美书印囊》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诗的前两句"霜实常闻秋半夜, 天台天竺堕云岑",用霜实和半夜的秋景作为引子,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霜实,秋天的果实,在深夜霜降之时显得尤为明显,象征着自然界的秩序和时间的流转。天台和天竺,都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和佛教圣地,诗中将这些远在天边的景致与云岑相连,暗喻了自然景观的广阔与深远。
后两句"如何两地无人种, 却是湘漓是桂林",则开始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两地无人种",似乎是说这两个地方没有人刻意去种植或培育,但紧接着的"却是湘漓是桂林",却指出了自然界的奇观和美丽。湘漓和桂林,均为中国的自然景观,尤其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这里的"却是"二字,用转折的手法,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立存在,即使无人刻意培育,也依然展现出其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它不仅展现了陆龟蒙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思考。在诗中,自然被赋予了独立的生命力,与人类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提醒人们在追求人类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