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ì shān quán

忆山泉

作者:陆龟蒙 
kū mào zì tóng shuāng lǐ mù     yú shēng wéi zhǐ fú qián dēng
枯貌自同霜里木   馀生唯指佛前灯
shǎo shí xiě dé zuò chán yǐng     jīn jiàn wèn rén hé chǔ sēng
少时写得坐禅影   今见问人何处僧
zì yǒu jiā shān gōng nà xiàn     bù lí xī qū qǔ ān máo
自有家山供衲线   不离溪曲取庵茅
jiù céng wén shuō lín zhōng niǎo     dìng hòu zhǎng lái dǐng shàng cháo
旧曾闻说林中鸟   定后长来顶上巢

《忆山泉》古诗词释义:

陆龟蒙的这首《忆山泉》以山水与禅意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佛教的深刻感悟。我们可以逐句分析其意思:

1. **枯貌自同霜里木**:这句诗用“霜里木”的意象,描绘了一种苍老、荒凉的景象,通过“枯貌”与“霜里木”的对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生命衰败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寥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馀生唯指佛前灯**: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诗人将自己的一生仅寄托在佛前的灯光上,这里“佛前灯”象征着信仰的指引和心灵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3. **少时写得坐禅影**:这句回忆了作者年轻时写下的坐禅场景,影子仿佛记录了当时的专注与平静。坐禅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式,通过静坐冥想,达到心灵的清净和自我的超越。

4. **今见问人何处僧**:表达了诗人在如今寻找佛僧的踪迹,追问在何处可以找到修行的和尚。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归宿的探寻。

5. **自有家山供衲线**:诗人提到,自己拥有一个可以供自己制作僧衣的家山,这里“家山”不仅指自然的山川,也象征着内心的家园,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深沉理解和实践。

6. **不离溪曲取庵茅**:在曲流的小溪边,诗人获得了建造修道庵舍的材料。这句既描绘了自然美景,也隐喻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修行的灵感和材料,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7. **旧曾闻说林中鸟,定后长来顶上巢**: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森林中听闻的鸟儿,在定静之后(佛教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经常来到头顶的巢中,这既是一种自然界的和谐景象,也是对冥想、修行中达到内心平静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禅修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佛法的深刻信仰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内心平静和精神归宿的追求。

《忆山泉》古诗词赏析:

陆龟蒙的这首诗《忆山泉》充满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邃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枯貌自同霜里木, 馀生唯指佛前灯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主人公(可能是诗人自己)的晚年生活与寒冷的霜冻中的树木相比,暗示了其生活的孤独与寂寥。同时,将自己余生的愿望比喻为“佛前的灯”,不仅表达了对宗教的信仰,也寄托了对心灵光明与指引的渴望。

### 少时写得坐禅影, 今见问人何处僧

这两句描述了从少年时期的修行,到如今寻求答案时的困惑。从“坐禅影”到“问人何处僧”,反映了一个人从内心的修行转向对外在世界的探索,同时也可能暗示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

### 自有家山供衲线, 不离溪曲取庵茅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提到“家山”、“衲线”、“溪曲”和“庵茅”,这些词汇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在这些语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一种简单、自在生活的渴望,以及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 旧曾闻说林中鸟, 定后长来顶上巢

最后一句通过“林中鸟”的比喻,与前文形成呼应,暗示了诗人对某种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以“定后长来顶上巢”结束,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心灵的平静与安宁,就像鸟儿找到了自己的栖息之所。这不仅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回望,也可能象征了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坚定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陆龟蒙对自然、对宗教、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的诗篇,也蕴含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陆龟蒙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