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hān sēng èr shǒu

山僧二首

作者:陆龟蒙 
píng wú zhuān yuè huò tāi shēn     qǐ shì gōng chéng yǒu qù xīn
平吴专越祸胎深   岂是功成有去心
gōu jiàn bù zhī xián niǎo huì     guī lái yóu zì zhù liáng jīn
勾践不知嫌鸟喙   归来犹自铸良金

《山僧二首》古诗词释义:

陆龟蒙的《山僧二首》第一首诗旨在通过比喻和对比,探讨人性、权力、复仇以及宽容的主题。我们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1."平吴专越祸胎深, 岂是功成有去心," - 这两句诗运用了吴越争霸的典故,吴指代成功征服并统一的国家,越则指代曾经的敌对国家。"祸胎深"可能象征着吴国最终的灭亡,而"功成有去心"则可能暗示吴国的君主在统一后可能产生了罢手的念头。这里用"岂"表示强烈的疑问,意味着作者在质疑这种观点,似乎在探讨成功后是否真的能够放下过去的仇怨。

2."勾践不知嫌鸟喙, 归来犹自铸良金" - 这句话运用了越王勾践的典故。勾践是越国的君主,曾经在被吴国征服后,卧薪尝胆,发誓复仇。"嫌鸟喙"可能意味着他报复心切,"归来犹自铸良金"则可能是指他成功复仇后,不仅统一了两国,还在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句话通过勾践的典故,意在探讨复仇与宽容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功后的后续行动。

综上,这首诗通过吴越争霸和越王勾践的典故,探讨了权力、复仇与宽容的主题,强调了成功后的正确方向应当是宽容与建设,而非继续的复仇和报复。诗中通过对比,旨在鼓励人们在面对敌对关系时,应追求更宽广的视角和更高尚的追求,比如和平、发展和团结。

《山僧二首》古诗词赏析:

陆龟蒙的《山僧二首》是唐诗中的一首诗,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勾践和山僧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

首句“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去心”,以历史人物勾践的霸业开篇,描述了吴国和越国之间长期的战争与联盟,勾践作为越国的君主,成功地打败了吴国,统一了吴越两国,但同时也埋下了祸患的种子。"岂是功成有去心",提出疑问,功成名就之后,勾践是否有退隐或者放弃权力之心,这句话在深层次上,也引出了后两句的思考。

“勾践不知嫌鸟喙,归来犹自铸良金”,这两句进一步解读了勾践的形象。历史上,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国,是一个励志故事的代表。然而,“嫌鸟喙”在这里被比喻为放弃权谋和奸诈,选择更正直和仁慈的路径。“归来犹自铸良金”则是赞美勾践在功成之后,依旧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善良,如同良金,即使经历了种种磨炼,依然保持着其本质的珍贵。这不仅仅是对勾践的个人品行的赞扬,更是对具有高尚人格和坚定信念的人的普遍赞许。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探讨了功成名就后个人的道德与行为选择,以及对后世的启示。陆龟蒙以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高尚道德的重要性,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对现实社会道德观的深入思考。

陆龟蒙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