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ú zhōng jì liú hàng ( yī zuò jì zhū tè )
途中寄刘沆(一作寄朱特)
dì xià wú yú hèn rén jiān dé shèng míng |
地下无馀恨 人间得盛名 |
cán piān xù dà yá zhì zi tuō zhū shēng |
残篇续大雅 稚子托诸生 |
dù rì shān kōng mù yuán xī hè zì míng |
度日山空暮 缘溪鹤自鸣 |
nán shōu gù jiāo yì hán dí yī shēng shēng |
难收故交意 寒笛一声声 |
《途中寄刘沆(一作寄朱特)》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写给友人刘沆(一作朱特)的寄赠之作。全诗通过景物描写、情感流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以及对逝去友情的怀念。下面逐句解释:
1. **地下无馀恨,人间得盛名:** 这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悼念之情。"地下无馀恨"意味着在友人去世后,他没有留下遗憾,可能指他在世时已成就了他的人生目标。"人间得盛名"则是指友人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赞誉,生前功成名就。
2. **残篇续大雅:** 此句暗示了友人的作品或遗作还在继续流传,像古代的"大雅"诗篇一样,不朽于世。"残篇"指友人的未完成或遗落的作品,"大雅"则代表着高尚、完美,这里的"大雅"暗示友人的作品艺术价值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3. **稚子托诸生:** 这里可能指的是友人有年幼的孩子,孩子托付给其他人(诸生,即学生,也可以指其他关心友人的朋友或学生)照料。也可以解读为友人将自己未完成的事业或教育使命寄托给后辈,体现了传承和责任感。
4. **度日山空暮,缘溪鹤自鸣:**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山中、溪边的情景,暮色中山林显得空旷寂静,只有远处的鹤鸣声回荡。"度日山空暮"表达了孤独、怀旧的情绪,"鹤自鸣"则可能象征着友人虽已逝去,但其精神或遗言依然在世人心中回响。
5. **难收故交意,寒笛一声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深切怀念。"难收故交意"意味着难以捕捉或回想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寒笛一声声"则可能是诗人吹奏笛子的场景,笛声哀伤而悠长,寓意着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笛声在寒冷的夜晚更加凄凉,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悼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逝去友情的怀念。
《途中寄刘沆(一作寄朱特)》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途中寄刘沆》这首诗,以一种深沉而哀婉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逝者刘沆的深切悼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解读**:题目中的“途中”暗示了诗人在行进的路上,也许是在赶往某个地方的途中,寄这首诗给刘沆。这一背景设定为整首诗的情感铺垫,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哀思绵绵的氛围。
2. **开篇两联**:“地下无馀恨,人间得盛名。”这两句既是对刘沆生前品行的赞誉,也是对他的遗憾与怀念。方干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刘沆在世时的杰出成就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刘沆未能在人世间获得更多荣耀的惋惜。这里的“地下”与“人间”形成对比,暗含着对生命不公的感慨。
3. **颔联与颈联**:“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这两句是对刘沆文学造诣的高度评价。“残篇”暗示刘沆的文学作品是不完整的,可能他已经离世,但他的文学成就依然延续着“大雅”的传统,影响着后人。“稚子托诸生”则可能指的是刘沆将他的后代或学生托付给了学界,暗示了他的教育理念和传承精神。
4. **尾联**:“度日山空暮,缘溪鹤自鸣,难收故交意,寒笛一声声。”这四句诗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宁静的氛围。在“山空暮”与“鹤自鸣”的景象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的友情难以割舍的情感。寒笛声声,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哀思,也可能是对故友的深情呼唤。这一联将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沉。
综上所述,方干的《途中寄刘沆》不仅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诗,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友情价值以及个人成就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者生命的反思,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