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rì dēng líng yǐn sì hòu fēng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shù shū chéng yuǎn qù hái jì mò jīng chūn |
束书成远去 还计莫经春 |
dào qiè wéi qiú zuì dēng zhōu zì xiào pín |
倒箧唯求醉 登舟自笑贫 |
bō yí péng lí yuè shù méi hàn líng rén |
波移彭蠡月 树没汉陵人 |
shì lì céng qū fǔ jīng chuáng zì kě qīn |
试吏曾趋府 旌幢自可亲 |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夏日登灵隐寺后峰》的每一句都展现了诗人方干夏日登高望远的内心活动和所见所感,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束书成远去, 还计莫经春,** -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携书远行、告别日常生活的决心。"束书"表明他整理好书籍,准备离开,可能是为了追求知识、探索未知或者是为了逃避某些现实。"还计莫经春"意味着他在计划着不让春天的流逝影响自己的旅程,暗示了他对探索的渴望和对时间的珍惜。
2. **倒箧唯求醉, 登舟自笑贫,** -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寻求解脱的方式。"倒箧唯求醉"表明他在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可能是为了逃避内心的焦虑或痛苦。"登舟自笑贫"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的贫穷有所自嘲,可能是为了表现一种超然物外、不以物质财富为意的豁达态度。
3. **波移彭蠡月, 树没汉陵人,** -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慨。"波移彭蠡月"描述了水面波浪的移动伴随着月光的流转,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树没汉陵人"可能是指树木遮蔽了汉代陵墓中的先人,寓意着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4. **试吏曾趋府, 旌幢自可亲,** - 最后两句转而回忆过去的官场生涯。"试吏曾趋府"说明他曾经是官员,曾经在官府中工作过。"旌幢自可亲"则表达了他对官场中象征权威和尊贵的旗帜和仪仗的怀念,可能暗示着他对过去权力和地位的留恋,以及对与之相关的人际关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登高时的内心独白和所见之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对现实处境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这首《夏日登灵隐寺后峰》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通过对夏日登临灵隐寺后峰的描绘,展现了一位文人学者在世事变迁、人生追求中的内心世界。
首联“束书成远去, 还计莫经春, 倒箧唯求醉, 登舟自笑贫”表明了诗人对知识与远方的渴望。他“束书成远去”表示了他将知识和书籍作为远行的伙伴,显示了对知识的珍惜和探索未知的渴望。然而,“还计莫经春”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遗憾,或许是他已经预见到旅程的漫长,暗示了未来可能经历的艰难与不确定性。“倒箧唯求醉”则可能象征了诗人寻求解脱的方式,无论是通过知识还是通过酒,都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登舟自笑贫”则直接点明了他面对物质贫乏的自我嘲讽,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也暗示了他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颔联“波移彭蠡月, 树没汉陵人”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通过“波移”和“树没”这样的动态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波光粼粼、树木葱郁的景象中。这里的“彭蠡月”与“汉陵人”既是实写眼前的景象,也是隐喻,可能指的是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彭蠡湖的月色与汉代陵墓的景象交错,既展示了自然的永恒美,也暗示了历史的长河和人世的无常。
颈联“试吏曾趋府, 旌幢自可亲”可能是在回忆过去为官的经历。这里提到的“试吏”可能是指诗人曾是地方小官吏,而“旌幢自可亲”则表达了对曾经官场生活的某种怀念,或许带有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既可能包含对权力与荣耀的向往,也可能包含对官场束缚与无奈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登临灵隐寺后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深藏了诗人对知识、理想、现实、历史与个人经历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远方与知识的追求,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