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rǔ nán guò fǎng tián píng shì

汝南过访田评事

作者:方干 
wàn rén céng sǐ zhàn     jǐ hù miǎn dāo bīng
万人曾死战   几户免刀兵
jǐng yì chū ān dǔ     ér tóng wèi zhǎng chéng
井邑初安堵   儿童未长成
liáng fēng chuī gǔ mù     yě huǒ shāo cán yíng
凉风吹古木   野火烧残营
liáo luò qiān yú lǐ     shān gāo shuǐ fù qīng
寥落千馀里   山高水复清

《汝南过访田评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汝南过访田评事》由唐代诗人方干创作,描绘了诗人访问汝南时所见的战后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各句的逐段解释:

1."万人曾死战, 几户免刀兵," 意思是:曾有多少万人在战场上牺牲,却只有少数人得以幸免于战争的刀兵之祸。这句话通过对比“万人”和“几户”,凸显了战争带来的巨大伤亡和对社会的破坏。

2."井邑初安堵, 儿童未长成," 意思是:在经历了战乱之后,原本的城镇和村落终于得到了初步的安定,而孩子们还未到成长的年龄。这句话反映了战争后社会重建的艰难和人们生活恢复的缓慢过程。

3."凉风吹古木, 野火烧残营," 描述了战争后残存的战场景象。凉风穿过古老的树木,而野火则仍在燃烧着战后的残营。这里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暗喻战争的痕迹仍然存在。

4."寥落千馀里, 山高水复清," 意味着战争的余波影响了千里的范围,尽管山高水清,却也未能完全抹去战争带来的寂静和荒凉。这句话强调了战争对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它留下的长期寂静。

整首诗通过对战后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悲痛与反思,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汝南过访田评事》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这首《汝南过访田评事》描绘了一幅战后汝南地区百废待兴、寂寥萧条的景象,通过诗人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表达了对战争后遗症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对比**:首句“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通过鲜明的数字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万人参战,而幸免于战乱的家庭却寥寥无几,这种对比直观地展示了战争对人口的严重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深切同情。

2. **描绘战后景象**:颔联“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描绘了战后地区刚刚恢复和平景象,但孩子们还未能正常成长。这里的“初安堵”既有恢复平静的意思,也暗含重建与重生的意味,体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创伤需要时间来抚平。同时,通过“儿童未长成”这一细节,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对人性、对未来的破坏,以及和平对于社会恢复的不可或缺性。

3. **自然环境的描绘**:颈联“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用自然景观的变化来映射战后的凄凉。凉风轻拂古木,虽有一丝生机的迹象,但这样的宁静之下是历史的回响与战争的痕迹。野火烧尽的营寨,既是对战争废墟的具象化描述,也是对战争残酷与无情的无声控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自然与人为冲突后的惨状。

4. **广阔视角与深情关怀**:尾联“寥落千馀里,山高水复清”通过广阔的视角描绘了汝南地区战后千余里的辽阔景象,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广阔地域和平恢复的期盼。同时,“山高水复清”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心境的寄托,暗示在经历了战争的破坏之后,自然的复苏也预示着人心的逐渐平复,希望和平与安宁能够重新回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后社会的创伤与人民的困苦,同时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重建的希望,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方干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