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 jiǎo
晓角
ài cǐ qī xīn jìng fēng chén lù yǐ shē |
爱此栖心静 风尘路已赊 |
shí yú jīng yě zhú yī liǎng shù shān huā |
十馀茎野竹 一两树山花 |
rào shí kāi quán xì chuān luó yǐn jìng xié |
绕石开泉细 穿罗引径斜 |
wú rén huì yōu yì lái wǎng zài yān xiá |
无人会幽意 来往在烟霞 |
《晓角》古诗词释义:
作者方干的《晓角》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并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爱此栖心静,风尘路已赊**:诗人爱慕着这份宁静的生活,感觉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就像远离了风尘仆仆的道路一样。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平静、远离尘世的向往和追求。
2. **十馀茎野竹,一两树山花**: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有十几根野生的竹子和一两株山花。竹子代表了清雅、坚韧,山花则象征着生命力和美丽。这一句通过简朴的自然景物,展现了一种朴素而和谐的美。
3. **绕石开泉细,穿罗引径斜**:这句诗描绘了泉水从石头间缓缓流出,绕过石头形成细流,顺着曲折的小径流淌。这里的“罗”可能是指一种自然的编织物,比如树叶或藤蔓,暗示小径可能穿过了这样的自然景观。这幅画面充满了自然界的灵动和生机。
4. **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无人会幽意"意思是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隐居生活和内心的宁静,他独自在烟雾缭绕的山间行走,象征着他追求的自由与超脱,与世隔绝,只与自然为伴。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自然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晓角》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晓角》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林画卷。诗中的每个元素都被精心选择,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隐逸之美的世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爱此栖心静, 风尘路已赊, 十馀茎野竹, 一两树山花**:
- **栖心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渴望,希望能找到一片净土,让心灵得以宁静。这一句也暗示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或逃避。
- **风尘路已赊**:这里的“赊”是指无法轻易获取或远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远离纷扰尘世生活的渴望。
- **十馀茎野竹, 一两树山花**:野竹与山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也是对诗人心中理想栖息地的具象化,暗示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 **绕石开泉细, 穿罗引径斜**:
- **绕石开泉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清泉从石边缓缓流淌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细致观察力。
- **穿罗引径斜**:描述了小径在竹林中蜿蜒穿行的景象,这一句充满了动态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仿佛引领读者亲身体验这种远离尘嚣的生活。
3. **无人会幽意, 来往在烟霞**:
- **无人会幽意**: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可能是指在这样宁静美好的环境中,没有理解或欣赏其深意的人,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
- **来往在烟霞**:以烟霞比喻这种飘渺、超脱的氛围,暗示诗人虽然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但这种体验却是难与他人分享的,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某种距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也表达了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这种风格与隐逸文学的精神相契合,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