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xǔ dú xiù cái
赠许牍秀才
jǐ shēng yú xí zài shí fù zuò wēi yín |
几生馀习在 时复作微吟 |
zuò xià méi tái hé xíng chán guì bǎi shēn |
坐夏莓苔合 行禅桧柏深 |
rù shān chéng bái shǒu xué dào shì chū xīn |
入山成白首 学道是初心 |
xīn dì bù yí biàn tú yún hán shǔ qīn |
心地不移变 徒云寒暑侵 |
《赠许牍秀才》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赠许牍秀才》,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赠别诗,通过对许牍秀才生平和精神追求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深厚友情和深刻敬意。
**首句**:“几生馀习在, 时复作微吟,”
诗人以疑问句开头,表达对许牍秀才过去生活的深思。"几生馀习在"意为"几世的余习仍在延续",这里"余习"指的是从过去的生平中保留下来的习惯或癖好,可能是许牍秀才曾经生活的痕迹或个人习惯,体现了他内敛而深沉的性格。"时复作微吟"则描述了许牍秀才时不时地低声吟诵诗歌,表达了他热爱文学和艺术的天性,对诗歌的执着和热爱。
**次句**:“坐夏莓苔合, 行禅桧柏深,”
这两句描绘了许牍秀才的生活环境和修行情景。"坐夏莓苔合"中的"坐夏"是指夏季僧人或道士在山中坐禅修行,这里暗含许牍秀才在夏季进行冥想修行。"莓苔合"则形象地描绘了莓苔紧密交织的状态,渲染了一种静谧、幽深的自然环境,暗示了许牍秀才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深邃。"行禅桧柏深"则进一步描述了许牍秀才在桧柏深处行禅的情景,桧柏常用于形容幽静深邃的环境,表明他的修行地点环境清幽,心境宁静。
**三、四句**:“入山成白首, 学道是初心,”
这两句表达了许牍秀才长年累月地深入山林修行,最终头发变得花白,展现了他的执着和坚定。"入山成白首"描绘了许牍秀才在长时间的山林生活后,年华老去的场景。"学道是初心"则揭示了他最初踏上修行之路的动机,表明他追求道义和精神境界的初心未曾改变,体现了他的决心和执着。
**最后两句**:“心地不移变, 徒云寒暑侵,”
这两句总结了许牍秀才的精神风貌。"心地不移变"表示他的内心世界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徒云寒暑侵"则用比喻的手法,形容尽管外界环境变化无常,如寒暑交替,但他的内心世界依然坚如磐石,未曾动摇。这种描绘体现了许牍秀才超脱世俗、坚守自我、不为外界干扰的高尚品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许牍秀才生活的描绘和精神世界的赞美,表达了方干对其深厚友情和敬意,同时也传递了对个人追求和精神追求的高度认同和赞美。
《赠许牍秀才》古诗词赏析:
这首题为《赠许牍秀才》的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诗中通过对许牍秀才的生活方式、修行状态的描绘,展示了他对佛教修行的执着与坚持,以及面对时光流逝、外界环境变化,内心始终如一的精神状态。
首联“几生馀习在,时复作微吟”描绘了许牍秀才在修行道路上的内心状态,几生的修行习性仍然存在,时不时地吟诵着佛经或修行之言,表达出他对自己修行路径的持续关注与心灵的自我调适。
接着的“坐夏莓苔合,行禅桧柏深”展现了他在修行中的环境和方式。坐夏,即在夏季在山中或寺庙里修行,莓苔合指周围的自然环境生机勃勃,行禅则是行走间也在禅修,桧柏深则是暗示修行环境的幽静与深邃,体现了他修行环境的自然与和谐,以及修行方式的多样与深入。
“入山成白首,学道是初心”描述了许牍秀才的修行历程,从年轻到年老,一直致力于修行,学习佛法的道路正是他的初心,体现了他修行的持久与坚定。
“心地不移变,徒云寒暑侵”最后两句表达了许牍秀才对内心的坚守。即使面对时光的流逝和外界环境的变迁,他的内心仍旧坚定不移,不受外界干扰,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许牍秀才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了一种超越世俗、坚守初心的修行精神,以及对自然界与内心的和谐统一的追求,富有深邃的哲理性和精神层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