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qīng yuán biāo gōng

清源标公

作者:方干 
ér tóng xì chuān záo     zhǐ chǐ jiàn jīn yá
儿童戏穿凿   咫尺见津涯
xiǎn àn hé xiān cǎo     sōng quán jiàn qiǎn shā
藓岸和纤草   松泉溅浅沙
guāng hán bàn chuáng yuè     yǐng rù yī zhī huā
光含半床月   影入一枝花
dào cǐ wú xǐng rì     dāng shí yǒu xí jiā
到此无醒日   当时有习家

《清源标公》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清源标公》,由唐代诗人方干创作。从诗的字面和意境上解读,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

1. **儿童戏穿凿,咫尺见津涯**:儿童们在戏水中穿行开凿,他们看到的河流仿佛近在咫尺,但实际上那不过是他们玩耍的水边,象征着孩子眼中的世界充满了新奇和未知。

2. **藓岸和纤草,松泉溅浅沙**:描述的是岸边长满了青苔,周围点缀着细草,松树的泉水溅落在浅沙上,营造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小景,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3. **光含半床月,影入一枝花**:月光融入了半张床,花影则投射在一根枝条上。这一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以及月光与花朵之间微妙的互动,体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美感。

4. **到此无醒日,当时有习家**:这两句诗意有所指,似乎在说在这美妙的自然景致中,人会忘记日常的烦恼和世俗的束缚,仿佛这里有一个习家,让人不觉间沉醉其中,忘记了时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整体来看,《清源标公》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人们回归自然、心灵得以安宁的呼唤。

《清源标公》古诗词赏析:

这首名为《清源标公》的诗由唐代诗人方干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源之上的自然景象,旨在传达一种宁静、超脱和深邃的意境。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赞赏,以及其内心对于宁静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标题"清源标公"**暗示了该诗描绘的环境与一位隐居或追求心灵纯净之人有关,标公可能是诗人或是诗中隐含的某位高人。标题本身即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诗文分析**:

1. **"儿童戏穿凿,咫尺见津涯"**:通过儿童在浅水中的戏水,展示了清源的清澈和浅显,同时也预示了诗中的景象虽小却蕴含着深意,仿佛寓意着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深刻的真理。

2. **"藓岸和纤草,松泉溅浅沙"**:这一句描绘了岸边生长的苔藓与细草、远处松树的泉水轻轻溅在沙上,既描绘了清源的自然风光,又暗示了生命力的顽强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3. **"光含半床月,影入一枝花"**:这句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相连,月光柔和地洒在床前,花影轻轻投映在枝条上,创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4. **"到此无醒日,当时有习家"**:这句揭示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即在这样的清源之地,可以无日无夜地沉浸在自然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习家"可能指的是诗人向往的隐居之地,或是某种精神上的归宿。

**综合分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源之上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心灵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同时,诗中的“习家”不仅指向诗人的理想栖息地,也象征了心灵上的归宿,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整首诗在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追求,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方干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