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xuě dòu chán shī bì ( yī zuò zèng xuě dòu fēng chán shī )
题雪窦禅师壁(一作赠雪窦峰禅师)
shī wèi zhòng rén zhòng shǐ dé zhòng rén shī |
师为众人重 始得众人师 |
nián dào bái tóu rì xíng rú xīn jiè shí |
年到白头日 行如新戒时 |
píng tiān fàng yú jiàn chuāng jiǒng niǎo yuán zhī |
瓶添放鱼涧 窗迥袅猿枝 |
cǐ dì kān zhōng lǎo mí chī zì bù zhī |
此地堪终老 迷痴自不知 |
《题雪窦禅师壁(一作赠雪窦峰禅师)》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方干所作,表达了对雪窦禅师修行生涯和教化成就的崇敬与感慨。我们逐段解释其意思:
1. **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 - 这句话意味着禅师因其卓越的德行与智慧,深得众人的尊敬与推崇,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众人的导师。这里强调了作为导师的前提条件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对众人的深挚影响力。
2. **年到白头日,行如新戒时** - 通过比较年老与年轻时的行为,诗人暗示了禅师无论在任何年龄,都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修行的执着,就如同他在最初出家时那样,不断地追求精进与觉悟。
3. **瓶添放鱼涧,窗迥袅猿枝** - 描述的是禅师生活的一幕。瓶添鱼涧,象征着禅师的生活简朴而和谐,与自然界的生灵和谐共处;窗迥袅猿枝,则是在描绘禅师窗前的自然景色,表达禅师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宁静的状态。这里体现了禅师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内心的宁静。
4. **此地堪终老,迷痴自不知** - 这句话表达了对雪窦禅师所在之地的赞赏,认为这是一个适合终老的地方,因为这里的环境和禅师的生活方式都充满了智慧和超脱。同时,也暗含了对尘世中迷失与痴愚的感叹,认为在如此清静之地,能够让人忘却世间的纷扰与迷惑。
整首诗通过对雪窦禅师修行生活的描绘,赞美了其高尚的德行、执着的修行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与之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禅师个人的敬仰,更是对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题雪窦禅师壁(一作赠雪窦峰禅师)》古诗词赏析:
《题雪窦禅师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为雪窦禅师题写在墙壁上的一首作品。通过诗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干对于雪窦禅师修行之道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1. **前两联(首联与颔联)**:“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年到白头日,行如新戒时”,开篇即阐述了雪窦禅师之所以能够得到众人的尊重,是因为他不仅修炼到了一定境界,而且其行为举止始终保持如初入佛门时的谦卑和虔诚。此处突出了雪窦禅师的修行精神和人格魅力,无论年岁增长,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修行道路和信仰。
2. **颈联(颈联)**:“瓶添放鱼涧,窗迥袅猿枝”,这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雪窦禅师的修行环境与心境。水瓶添满之后,将鱼放入涧中,寓意着禅师在修行的道路上,对世间万物持有慈悲与关怀之心;而窗外的猿猴在树枝间轻盈跳跃,则象征着禅师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禅师生活的简朴与和谐,也反映了其修行生活的深邃与内省。
3. **尾联(尾联)**:“此地堪终老,迷痴自不知”,这句表达了对雪窦禅师修行地的赞叹,认为这里是修行的绝佳之所,适合一个人终老于斯。同时,也暗示了对于世人的警醒,即许多迷惘、痴迷于世事的人,未必能认识到这里的价值和意义,反映出对世人追求表象、忽视内心修行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雪窦禅师修行生活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禅师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仰,也传达了对于修行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人追求的反思。诗中自然的描绘与深邃的哲理相结合,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