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hòng jì jīn shān sì sēng

重寄金山寺僧

作者:方干 
fēi quán jiàn chán shí     píng zhù yì shēng tái
飞泉溅禅石   瓶注亦生苔
hǎi shàng shān bù qiǎn     tiān biān rén zì lái
海上山不浅   天边人自来
cháng nián suí guì bǎi     dú yè rèn fēng léi
长年随桧柏   独夜任风雷
liè zhě wén shū qìng     zhī shī rù dìng huí
猎者闻疏磬   知师入定回

《重寄金山寺僧》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标题是《重寄金山寺僧》,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僧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的钦佩与敬仰之情。以下逐段解释:

1. **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 这句描绘了金山寺的自然环境。飞流的泉水溅落在静谧的禅石上,而禅师的水瓶注水时,瓶口周围也长出了青苔,形象地展现了寺庙的清幽与自然的和谐。

2.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 “海上山不浅”寓意金山寺位于水天相接之处,隐喻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与深邃。“天边人自来”则表达了对于僧人的隐居生活和与世隔绝的追求的赞美,意味着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仍有人出于对禅宗生活的向往而自然地向这里聚集。

3. **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 “长年随桧柏”表现了寺僧的生活状态,意味着他们与桧柏为伴,以自然为友,常年不息地修行。而“独夜任风雷”则强调了在寂静的夜晚,即使风雨交加,僧人们依然坚持修行,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

4. **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 最后一句用猎人的故事来比喻。猎人听到远处庙宇传来的稀疏钟磬声,知道僧人已经从冥想状态中归来。这不仅展现了僧人冥想的虔诚与深邃,也寓言了佛教冥想的普遍性和广泛影响。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僧人生活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教精神世界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重寄金山寺僧》古诗词赏析:

《重寄金山寺僧》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方干所作,以一种深邃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僧的修行生活及其环境,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敬仰与向往。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

这两句诗描绘了金山寺的自然环境,通过“飞泉”和“瓶注”这一静一动的对比,展现出一种禅意悠远的氛围。泉水从高处飞流而下,溅落在“禅石”上,象征着自然与佛法的和谐共存。同时,“瓶注”生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自然规律,体现出佛法中对于生死的洞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

这两句进一步拓展了环境的背景,将金山寺置于“海上”与“天边”的广阔空间之中,既展现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象征着修行者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同时,“天边人自来”暗示了修行者的精神境界,即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修行者通过不懈努力,自然会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超越。

### 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

这里描述了金山寺僧在桧柏树林中修行的情景,桧柏常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因此诗句暗示了僧侣的修行之路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在“独夜”中,面对“风雷”的考验,更凸显了僧侣内心的坚定和平静,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坚持自我修行的精神。

### 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

最后一句将外界与僧侣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当“猎者”听到远处寺庙传来的“疏磬”声,便知道僧侣已进入禅定的境界。这不仅是对外在修行状态的感知,更深层地表达了佛法的影响力和内在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猎者作为世俗世界的代表,其对僧侣修行状态的感知,暗示了佛法对于超越物质世界、达到心灵平和的普遍启示。

### 总结

《重寄金山寺僧》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金山寺僧侣的修行生活及其所处环境的禅意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与敬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感悟,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觉醒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方干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