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ū hú guī
哭胡珪
fēng tāo zā shān sì qìng yùn dá yú chuán |
风涛匝山寺 磬韵达渔船 |
cǐ chù bié shī jiǔ yuǎn huái wú xìn chuán |
此处别师久 远怀无信传 |
yuè huá fáng jìng zhú niǎo yǔ dá yōu chán |
月华妨静烛 鸟语答幽禅 |
yǐ jiàn rú rú lǐ huī xīn yīng bù rán |
已见如如理 灰心应不然 |
《哭胡珪》古诗词释义:
《哭胡珪》这首诗是方干为悼念友人胡珪所作。全诗通过描绘山水寺院的环境,以及对友人离世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的哀思和对逝去友人永恒不变的精神的敬仰。现逐段解释:
### 风涛匝山寺,磬韵达渔船
诗人开篇通过描绘风浪拍打山间寺庙的情景,以及寺庙内僧侣敲击的钟声能够传至渔船,以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庙宇的庄严和僧侣修行的深远,同时也暗含了胡珪作为诗人朋友,虽远隔千山万水,其名声与德行仍为世人所知。
### 此处别师久,远怀无信传
这里提到了分别已久,诗人与胡珪虽有深厚的友谊,但因为时间的流逝,相思之情难以通过书信传达,只在心中默默地怀念。
### 月华妨静烛,鸟语答幽禅
月光照耀下,烛光显得更加静谧,鸟儿的叫声仿佛在回应禅者的教诲,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与僧侣修行的生活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胡珪精神境界的尊敬与缅怀。
### 已见如如理,灰心应不然
“如如理”是佛教中表示事物本质不变的哲学概念,诗人在这一刻似乎看到了胡珪精神的永恒不灭。最后一句“灰心应不然”则表达了诗人认为胡珪的精神并未随生命消逝而消亡,这种信念给予了诗人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逝去友人精神世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胡珪深刻而永恒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生死、永续存在的哲学思考。
《哭胡珪》古诗词赏析:
《哭胡珪》这首诗,首先通过描写环境和情感氛围,表达了作者在失去挚友胡珪之后,内心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风涛匝山寺,磬韵达渔船",开篇就描绘了一幅风起云涌、波涛翻滚的山水之景,山寺中传来的磬声清晰地传到了远处的渔船。这里使用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波澜壮阔的哀伤,以及对逝去友谊的追忆。山寺的静谧与渔舟的忙碌形成对比,也暗含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此处别师久,远怀无信传",诗人回忆起与胡珪长久的别离,心中对远方的朋友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但这种情感却无法通过信件等途径传达,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这里表达了友情的深厚,以及在信息不发达时代,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局限性。
"月华妨静烛,鸟语答幽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逝去友情的怀念。月光与烛火的对比,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焦虑;鸟语与禅声的对话,仿佛是在与逝去的友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接近禅意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逝去友谊的深深缅怀。
"已见如如理,灰心应不然",最后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谊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如如理"出自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的本质不变、无生无灭的真理。这里的"灰心"可能指的是对生命的无常和逝去的哀伤,但诗人坚信逝去的友谊和内心的信念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这表明了诗人对生命、友情以及个人信念的坚韧和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情的哀思、怀念与永恒的信念,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