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lù chǔ shì bié yè

陆处士别业

作者:方干 
dé lù dào shēn sì     yōu xū céng shí míng
得路到深寺   幽虚曾识名
xiǎn nóng yīn qì gǔ     yān qǐ mù xiāng shēng
藓浓阴砌古   烟起暮香生
shǔ yuè luò sōng cuì     shí quán liú fàn shēng
曙月落松翠   石泉流梵声
wén sēng shuō zhēn lǐ     fán nǎo zì rán qīng
闻僧说真理   烦恼自然轻

《陆处士别业》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陆处士别业》由唐代诗人方干所作,描绘了陆处士的别业(即别业,古时士大夫居住的别墅)的清幽与宁静,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得路到深寺, 幽虚曾识名**: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诗人通过寻路来到一处深寺,这个地方曾经在诗人心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幽虚”暗示着寺庙环境的幽静和空灵,让人心生向往。

2. **藓浓阴砌古, 烟起暮香生**:接着,诗人描绘了别业的自然环境。深寺周围长满了青苔,古树环绕,形成了浓密的阴翳。傍晚时分,袅袅的烟气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氛,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香气,也可能寓意着某种精神层面的清新与高雅。

3. **曙月落松翠, 石泉流梵声**:这一句过渡到了夜晚的景象。黎明时分,月亮即将隐去,松树更加翠绿,而泉水在岩石间潺潺流过,伴随着远处的梵音(佛教寺庙中的诵经声),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超凡脱俗的意境。

4. **闻僧说真理, 烦恼自然轻**:最后,诗人在别业中听到了僧人讲解佛法,真理与智慧的启示仿佛触动了他心灵的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的烦恼与忧愁似乎都变得轻盈起来,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禅意的渗透,展现了陆处士别业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超脱与智慧。诗人方干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深远的境界,体验到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启迪。

《陆处士别业》古诗词赏析:

《陆处士别业》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方干所作,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静谧清幽的寺庙环境,以及对寺庙深处哲理思想的探寻与感悟。通过对陆处士别业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静美与和谐,也隐含了对禅宗智慧的向往和追求。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关键元素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环境描写**:“得路到深寺, 幽虚曾识名”,开篇点明了前往深寺的路径以及早前对这个寺庙的了解。通过“幽虚”二字,诗人强调了寺庙环境的清幽与空灵,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2. **自然景观**:“藓浓阴砌古, 烟起暮香生”,这两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通过“藓”字,展现了古寺的悠久历史;“阴砌”则暗示了周围环境的阴凉与宁静。傍晚时分,升起的“烟”和“暮香”的描述,赋予了画面一种诗意的温暖,仿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香气。

3. **时间与光影**:“曙月落松翠, 石泉流梵声”,这里的“曙月”指清晨的月光,与“松翠”相映成趣,展现出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而“石泉流梵声”则将自然的潺潺流水声与寺庙中的梵音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妙意境,寓意着自然与信仰的交融。

4. **哲理与内心体验**:“闻僧说真理, 烦恼自然轻”,最后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感悟。通过听僧人讲解佛理,诗人感受到了真理的力量,内心的烦恼仿佛在这一刻得到了净化和释放。这种内心的转变,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观照,更是对精神层面的深刻探讨,强调了精神修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方干的《陆处士别业》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刻的内心体验,展现了对静谧、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禅宗智慧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外在世界的审美体验,更是一次对内在心灵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方干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