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 háng zhōu yáo láng zhōng
上杭州姚郎中
fēng páo jì jiǔ tí xié yuǎn zhī lóng shèng méi dá zèng chí |
封匏寄酒提携远 织笼盛梅答赠迟 |
jiǔ dù jiǎo huo shuí yòng fǎ sì biān kuī zhāi zì pān zhī |
九度搅和谁用法 四边窥摘自攀枝 |
zūn léi fàn yǐ kān cháng rì tóng zhì qū qín yù shú shí |
樽罍泛蚁堪尝日 童稚驱禽欲熟时 |
bì zhuó zuì kuáng pān shì shǎo qīng lái zhì qù qià xiāng yí |
毕卓醉狂潘氏少 倾来掷去恰相宜 |
《上杭州姚郎中》古诗词释义:
《上杭州姚郎中》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一系列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姚郎中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杭州自然风光与日常生活的赞美。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封匏寄酒提携远, 织笼盛梅答赠迟**:诗人开始描述自己远道而来的行动。他用匏(一种葫芦)封口寄送酒给杭州的姚郎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敬意。同时,他也编织了一个篮子,盛放梅花回赠给送酒的人,表现了他收到礼物后及时且真诚地回礼。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和文化传统的重视。
2. **九度搅和谁用法, 四边窥摘自攀枝**: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为了获取食材或原料,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劳作,比如九次搅拌某物可能是在做发酵食品,或者是摘取四面八方的果实时需要攀爬树木。这种辛勤的劳动与自然界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 **樽罍泛蚁堪尝日, 童稚驱禽欲熟时**:这两句描绘了烹饪或酿酒的过程。在饮用的酒中可能漂浮着“蚁”,这在古代被认为是好酒的标志;而“童稚驱禽欲熟时”则是在猎杀或捕捉禽类准备它们变成熟食之前,孩童在旁边驱赶的情形。这两句展现了一幅充满活力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4. **毕卓醉狂潘氏少, 倾来掷去恰相宜**:这句诗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毕卓和潘安的故事,来赞美姚郎中。毕卓是《晋书》中描述的“酒徒”,好饮酒而性情狂放;潘安则是以美貌著称的文学家。这句诗意在表达姚郎中不仅具有酒徒般的豪放,而且有如潘安般的文雅。同时,“倾来掷去恰相宜”可能是描绘宴会上的欢乐氛围,酒与食物的相互搭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杭州自然美景与日常生活的情趣,还融入了对朋友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之美的佳作。
《上杭州姚郎中》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上杭州姚郎中》是方干创作的一首赠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在前往杭州拜访姚郎中时的心情和景物描写,同时也蕴含了对对方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首联“封匏寄酒提携远, 织笼盛梅答赠迟”描绘了诗人携带酒与梅花前往杭州的场景。封匏寄酒,意味着用匏(一种葫芦类植物)封口寄送美酒,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礼物的精心准备。织笼盛梅,则是用精致的编织笼子装满梅花赠与对方,寓意着对友情的珍惜与感激。这种远行寄物的举动,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相知相惜。
颔联“九度搅和谁用法, 四边窥摘自攀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闲自得与对生活的热爱。九度搅和,可能是指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欣赏,通过多次搅和描绘出自然的多姿多彩。四边窥摘自攀枝,描述了诗人亲自采摘水果的过程,充满了对生活的参与和体验。这种对自然界的直接接触和深入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和热爱。
颈联“樽罍泛蚁堪尝日, 童稚驱禽欲熟时”则描绘了诗人与姚郎中共聚宴饮的场景。樽罍泛蚁,意味着酒液中泡沫如蚁,饮时的小确幸。童稚驱禽欲熟时,可能是指在姚郎中家中的儿童玩耍于烤禽之旁,等待美食成熟。这一联不仅表现了宴饮的温馨与欢乐,也体现了诗人的乐于分享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尾联“毕卓醉狂潘氏少, 倾来掷去恰相宜”用典故表达对姚郎中的赞美与对与友人相聚的珍惜。毕卓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酒徒,潘氏少则指潘岳,此处用典表达了诗人对姚郎中饮酒豪放、生活率性的赞赏。倾来掷去恰相宜,则是说这种放纵而不失分寸的生活态度正合诗人的心意。全诗在赞美与感谢中结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友情与共同生活的美好。
综上所述,方干的这首《上杭州姚郎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独到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生活气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