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wú dào yǐn lín tíng
书吴道隐林亭
qì xià sōng diān yǒu hè qī gū yuán yì zài hè biān tí |
砌下松巅有鹤栖 孤猿亦在鹤边啼 |
wò wén léi yǔ guī yán zǎo zuò jiàn xīng chén qù dì dī |
卧闻雷雨归岩早 坐见星辰去地低 |
yī jìng chuān yuán yīng jiù guō qiān huā yǎn yìng shì wú xī |
一径穿缘应就郭 千花掩映似无溪 |
shì fēi shēng sǐ duō yōu nǎo cǐ rì méng shī wèi pò mí |
是非生死多忧恼 此日蒙师为破迷 |
《书吴道隐林亭》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书吴道隐林亭》是由方干所作,描绘了林亭中自然与宁静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下面逐句解释:
1. **砌下松巅有鹤栖,孤猿亦在鹤边啼**。句意为:台阶下,松树的顶端有鹤在栖息,孤独的猿猴也在鹤的周围啼叫。这两句通过鹤和猿的场景描绘,营造出林亭中的宁静与生机。
2. **卧闻雷雨归岩早,坐见星辰去地低**。句意为:躺着可以听到雷雨早早地归向山岩,坐着能看到星辰似乎低垂至地面。这两句通过感官体验,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自然变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宏大。
3. **一径穿缘应就郭,千花掩映似无溪**。句意为:一条小径穿行于山林之间,仿佛通往城郭,千百种花朵遮掩映照,仿佛溪流不现。这两句描绘了林亭中的迷离景象,既暗示了道路的引人遐想,也隐喻了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和美丽。
4. **是非生死多忧恼,此日蒙师为破迷**。句意为:人生的是非、生死等问题常常让人忧虑烦恼,今日有幸遇见智者,希望能解开这些内心的困惑。这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智慧的渴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平静和哲学启示的主题。
《书吴道隐林亭》古诗词赏析:
《书吴道隐林亭》是方干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吴道隐的林亭景象,同时蕴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禅理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写**:“砌下松巅有鹤栖, 孤猿亦在鹤边啼”。首句以“松”和“鹤”构建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画面,松树作为自然界的长青代表,鹤则象征着高洁和长寿,这句诗通过鹤的栖息和孤猿的啼叫,既展现了林亭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隐逸生活的孤寂与超然。
2. **动态与静态结合**:“卧闻雷雨归岩早, 坐见星辰去地低”。这里使用动态的雷雨归岩与静态的星辰下坠,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既短暂又永恒的哲学思考。雷雨归岩强调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而星辰下坠则反映了宇宙的深远与无穷,这种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时间感和宇宙观。
3. **环境与生活**:“一径穿缘应就郭, 千花掩映似无溪”。通过描绘一条蜿蜒小径穿过繁花丛生的场景,暗示了林亭的环境不仅美不胜收,而且与外界相隔,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隐居氛围。同时,无溪的描述也可能是作者通过比喻手法,暗示生活中的曲折与坎坷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明显,给人以乐观与平静的心态。
4. **人生哲理**:“是非生死多忧恼, 此日蒙师为破迷”。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核心,作者通过直接的表达,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困扰,无论是是非、生死,都充满了忧虑和烦恼。然而,诗人在最后一刻寻求“师”的指引,寻求心灵的解脱,表达了对禅理和智慧的渴望与追求。
综上所述,方干的《书吴道隐林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困惑的哲学探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和谐、自然与智慧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