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īn huà tiān tāi shèng yì réng sòng luó dào shì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

作者:方干 
róng qǐ xiān shēng xié qín qù     yàn xún líng shèng yì yán qī
荣启先生挟琴去   厌寻灵胜忆岩栖
bái yuán chuí shù chuāng biān yuè     hóng lǐ jīng gōu zhú wài xī
白猿垂树窗边月   红鲤惊钩竹外溪
guàn cǎi yào miáo gōng yě zhuàn     céng shū jiāo yè jì xīn tí
惯采药苗供野馔   曾书蕉叶寄新题
gǔ xián yóu chuàng hé liáng bié     wèi kě cōng cōng biàn jiě xié
古贤犹怆河梁别   未可匆匆便解携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出自方干之手,通过对罗道士即将前往天台山的描绘和表达对友谊的不舍,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荣启先生挟琴去,厌寻灵胜忆岩栖**:
- 这一句通过引用古代的荣启先生形象,描绘出罗道士携带琴前往天台山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罗道士厌倦了世俗尘嚣,对自然山水充满向往的心情。"灵胜"指的是灵异的胜景,"岩栖"则寓意在山岩间隐居生活。

2. **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
- 此句通过白猿在月光下倒挂的树梢、红鲤在溪流中受到鱼钩惊动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月亮映照下白猿的形态和溪水中红鲤的活跃,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命和动态感。

3. **惯采药苗供野馔,曾书蕉叶寄新题**:
- 这里描绘了罗道士在山中采药、烹饪野味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指出他有在蕉叶上题写诗句的传统。这既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也显示了他生活的诗意和情趣。

4. **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罗道士即将离开天台山、告别友人的深深惋惜和不舍。诗人以古代贤者留恋别离的情感为参照,认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不应该轻率地分手。这句话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描绘和情感表达,既展示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这首《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意象,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道教及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引子**:“荣启先生挟琴去, 厌寻灵胜忆岩栖”。
- “荣启先生”是用典,借指古代追求隐逸生活的文人,这里通过“挟琴去”描绘了一位文人携琴独行的情景,暗示了对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 “厌寻灵胜忆岩栖”表达了一种厌倦了繁琐尘世的生活,怀念自然山林的宁静,暗含对罗道士归隐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2. **细腻的自然描绘**:“白猿垂树窗边月, 红鲤惊钩竹外溪”。
- “白猿垂树”与“红鲤惊钩”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月光下白猿的身影与竹外溪中红鲤的惊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动。
- 这两句诗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活力。

3. **生活细节的展现**:“惯采药苗供野馔, 曾书蕉叶寄新题”。
- “采药苗供野馔”描绘了罗道士日常生活的简单而充实,通过采集自然的药草来满足日常饮食的需要,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 “曾书蕉叶寄新题”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居生活中的文化活动,通过在蕉叶上书写寄语,不仅体现了对文字的热爱,也暗示了与外界的交流与思想的传递。

4. **情感的升华与离别**:“古贤犹怆河梁别, 未可匆匆便解携”。
- “古贤犹怆河梁别”借用历史上的贤人因离别而感伤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于罗道士即将离开的不舍与感伤,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对友情与道义的尊重。
- “未可匆匆便解携”则是诗人对离别情感的深化,表达了希望离别不要过于匆忙,希望能够保持长久的友谊和对道家精神的共同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友情和道家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尊重。通过罗道士的归隐生活,诗人也反思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内心宁静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对简单而纯粹生活的向往。

方干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