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 běi yǒu máo zhāi hú xī yǒu sōng dǎo qīng zhào wǎng fǎn pǒ xié sù xīn yīn chéng sì yùn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四韵
rì yè yì shén duō sǔn shòu xiān shēng xià shì wèi zhōng nián |
日夜役神多损寿 先生下世未中年 |
zhuàn bēi zòng tuō dēng lóng bàn yíng diàn yīng zhī mài hè qián |
撰碑纵托登龙伴 营奠应支卖鹤钱 |
gū lǒng yīn fēng chuī xì cǎo kōng chuāng shī qì zì cán piān |
孤垄阴风吹细草 空窗湿气渍残篇 |
rén jiān bié gèng wú yuān shì dào cǐ shuí néng yǔ wèn tiān |
人间别更无冤事 到此谁能与问天 |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四韵》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标题是《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四韵》,由唐代诗人方干创作,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对已故之人的哀悼以及对人间复杂性的反思。逐段解释如下:
**首联**:“日夜役神多损寿, 先生下世未中年。”
首联点出了生命的短暂和劳碌。"日夜役神"意味着日夜辛劳,"多损寿"说明这种劳碌往往导致寿命缩短。"先生下世未中年"则是对某位已故者的哀悼,意味着这位先生在未满中年时就离开了人世,生命的终结令人惋惜。
**颔联**:“撰碑纵托登龙伴, 营奠应支卖鹤钱。”
颔联进一步表达了哀悼之情。"撰碑"意味着为已故者立碑纪念,"登龙伴"可能指显赫的人物或其后代,这里可能是在说即便在死后也有权势的人为逝者立碑。"营奠"是指筹备葬礼,"卖鹤钱"则是卖仙鹤来筹集钱款的传说。整句表达了为已故者立碑、办丧事的场景,以及即便在死后也需为这些事花费钱财。
**颈联**:“孤垄阴风吹细草, 空窗湿气渍残篇。”
颈联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墓地景象。"孤垄"表示墓地的孤独,"阴风吹细草"暗示着墓地的荒凉与寂静。"空窗湿气渍残篇"则可能是描述墓碑旁的房间,窗户因湿气而模糊不清,残篇可能是逝者生前的文稿,因湿气而变得模糊不清。整联通过自然景象和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尾联**:“人间别更无冤事, 到此谁能与问天。”
尾联是对人间复杂性的反思。"人间别更无冤事"可能是在说,人们在世时的纠葛、冤屈似乎在死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脱。"到此谁能与问天"则表达了对生命的最终归宿的迷茫和对宇宙奥秘的追问,暗示即使到了坟墓旁,也无法与天问,隐含着对生命与宇宙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生命的短暂、哀悼逝者、自然景象和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慨和对宇宙的哲学思考。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四韵》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这首《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四韵》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味深长的诗作,通过对先生(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遗憾与思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世界。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日夜役神多损寿,先生下世未中年”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消逝的深刻反思。在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将“日夜役神”与“多损寿”联系起来,指出人生的忙碌与劳顿可能导致生命的耗损,强调了生命脆弱和时间珍贵的主题。特别是“先生下世未中年”的“未中年”一词,不仅突出了生命的短暂,还暗含了诗人对未尽年华便辞世的遗憾和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撰碑纵托登龙伴,营奠应支卖鹤钱”描绘了生者为死者立碑和安葬的情景。通过“撰碑”和“营奠”的行为,诗人表现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而“登龙伴”和“卖鹤钱”的典故,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上对于名利地位的追求与失落,另一方面也触及到生者在面对失去亲人时的经济与心理双重压力。这些描绘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沉重的情感背景,显示出诗人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深刻思考和无奈。
后两句“孤垄阴风吹细草,空窗湿气渍残篇”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孤坟、阴风、细草、空窗、湿气、残篇,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独和悲凉的场景,不仅映照了逝者墓地的荒凉,也象征了诗人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这里的“残篇”既可能是指诗人写下的诗篇,也可能象征着他对逝者的记忆和怀念,通过这种具象化的表达,加深了主题的内涵和情感的层次。
最后两句“人间别更无冤事,到此谁能与问天”是全诗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人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在诗人看来,人间的悲欢离合、是非曲折,在生命的终结面前变得无足轻重,甚至称不上是“冤事”。在这里,“问天”不仅是一种寻求解答的举动,更是一种对命运的质疑和反抗。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超越世俗偏见、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综上所述,方干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思想表达,展现了对于人生、死亡、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描绘了个体在生命尽头的感慨,更反映了对于普遍人性和生命意义的探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