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ě zhōng jì yīn dào shì
雪中寄殷道士
yóu lái zhì bǎo chū háo duān wǔ sè yán guāng zhào shì hán |
由来至宝出毫端 五色炎光照室寒 |
yǎng wàng gū fēng zhī sǒng jùn qián lín jī shuǐ jiàn bō lán |
仰望孤峰知耸峻 前临积水见波澜 |
bīng sī zhī luò jīng xīn jiǔ ruì yù diāo mó cuò shǒu nán |
冰丝织络经心久 瑞玉雕磨措手难 |
bú shì sàn zhāi jiān shì mù xún cháng wèi biàn jiè rén kàn |
不是散斋兼拭目 寻常未便借人看 |
《雪中寄殷道士》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雪中寄殷道士》由方干创作,虽然标题提到“雪中”,但全诗并未直接描写雪景,而是通过对“至宝”的描绘来表达对殷道士的敬仰之情和对其作品的赞美。
1. **由来至宝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件非凡的宝物从笔尖诞生,它不仅色彩斑斓,如同火焰在寒冷的室内燃烧,象征着作品的非凡和独特。
2. **仰望孤峰知耸峻,前临积水见波澜**
通过自然景观的比喻,描述了作品的高深和复杂。孤峰耸立象征着作品的卓越和独特,积水波澜则象征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变化多端。
3. **冰丝织络经心久,瑞玉雕磨措手难**
“冰丝”和“瑞玉”是珍贵的材质,通过长时间的编织或雕刻,比喻作品的创作过程复杂而艰难,体现了作者对作品品质的追求和精心打磨的精神。
4. **不是散斋兼拭目,寻常未便借人看**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品的珍稀和对欣赏者的要求。不是随便向任何人展示,而是需要特别的场合或对象,暗示了作品的价值和对欣赏者的高标准要求。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不仅赞美了殷道士的作品,同时也传递了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卓越品质的向往。
《雪中寄殷道士》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这首《雪中寄殷道士》是一首以描写“至宝”为题材的诗歌,既赞美了宝物的非凡之质,也寄寓了对殷道士的敬仰之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方干构建了一幅华美而神秘的画面,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碰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句的高度赞美**:“由来至宝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这一句开门见山,通过“至宝”与“毫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宝物虽然出自微小,却能发出令人瞩目的光芒。同时,“五色炎光”与“室寒”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宝物的非凡和它的不凡气质。
2. **视觉与空间的描绘**:“仰望孤峰知耸峻,前临积水见波澜”。这两句通过视觉上的对比——从“孤峰”的耸立到“积水”的波澜,不仅展现了宝物的非凡之气,也暗示了宝物的定位,如同自然界中的高峰和大河,既孤独又壮观。这里,“孤峰”与“积水”都是用来隐喻宝物的境界和地位,强调其独特和不可轻易触及。
3. **工艺与制作的精细**:“冰丝织络经心久,瑞玉雕磨措手难”。这两句直接描述宝物的制作过程,用“冰丝织络”和“瑞玉雕磨”这样的比喻,既展现了工艺的精细和复杂,也暗示了宝物的珍贵与难得。尤其是“经心久”和“措手难”,强调了宝物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制作过程艰辛,充分体现了其价值所在。
4. **价值与独特性**:“不是散斋兼拭目,寻常未便借人看”。这两句表达了宝物的珍贵和独特,只有特定场合和特定人能有幸一见。通过“散斋”(一般指斋戒、清理杂念的状态)和“拭目”(仔细观看),强调了欣赏宝物需要一种特殊的心态和准备,以及宝物本身的独特性和不可轻易获取的性质。
整首诗通过对宝物的多维度描绘,不仅展示了宝物的物质之美,更表达了对宝物背后工艺、价值和精神的敬仰与探索。方干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描绘,将宝物与自然、人、工艺等元素融合,形成了一幅既具象又抽象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