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í bǎo lín shān chán yuàn

题宝林山禅院

作者:方干 
zhǔ rén hé chǔ dú péi huí     liú shuǐ zì liú huā zì kāi
主人何处独裴回   流水自流花自开
ruò jiàn gù jiāo jiē sàn qù     jí yīng xīn yàn bù guī lái
若见故交皆散去   即应新燕不归来
rù mén liáo rào chuān huāng zhú     zuò shí qūn xún rǎn lǜ tái
入门缭绕穿荒竹   坐石逡巡染绿苔
yīng shì céng jīng è fēng yǔ     xiū tóng bàn shé sǔn qín cái
应是曾经恶风雨   修桐半折损琴材

《题宝林山禅院》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题宝林山禅院》,作者方干。以下是对各段诗的解释:

**首句:“主人何处独裴回,流水自流花自开。”**
这一句表达的是诗人探访禅院时,发现主人已不在,独自留在这宁静之地。流水静静地流淌,花朵自然地盛开,一切显得既宁静又孤独。这里的“裴回”即徘徊,暗含了诗人对主人不在的怅然和禅院环境的自然之美。

**次句:“若见故交皆散去,即应新燕不归来。”**
这句话通过对比昔日的“故交”与现在的“新燕”,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果还能见到旧日的朋友,就像先前的燕子一样归来,那该有多好。实际上,这里指的是朋友不再来访,燕子也不再归来,暗示禅院的冷清与被遗忘。

**第三句:“入门缭绕穿荒竹,坐石逡巡染绿苔。”**
诗人进入禅院,穿过缠绕的竹林,看到一块被绿苔覆盖的石头,上面留下了坐过的人的痕迹。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禅院的幽静与时间的流逝。竹子的“荒”字,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岁月的流逝。

**尾句:“应是曾经恶风雨,修桐半折损琴材。”**
这句话反映了禅院可能曾遭受过恶劣的风雨侵袭,导致原本高大的梧桐树(“修桐”)折断了部分,这样的景象与之前的美景形成对比,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自然界的无情。这里可能还暗含了诗人对禅院经历风雨后仍然屹立不倒的精神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与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禅院的静谧与孤独,表达了对过往与现实的对比、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命运的思考。

《题宝林山禅院》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这首诗《题宝林山禅院》通过描绘一个禅院的静谧景象,以及对禅院中景象的深入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禅理以及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联“主人何处独裴回,流水自流花自开”通过“主人”的询问与景物的自然状态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主人离散、孤独的深切同情。在这里,“流水自流花自开”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暗含了自然界的无情,与人的有情相对照,突出了人生的无常。

颔联“若见故交皆散去,即应新燕不归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和变迁感。诗句通过“故交散去”与“新燕不归”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禅院历史的变迁,给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深刻感受。

颈联“入门缭绕穿荒竹,坐石逡巡染绿苔”描绘了禅院内部的景象,通过“缭绕”和“穿荒竹”表现出禅院的幽静和深邃,而“坐石”与“绿苔”的描绘,则赋予了禅院一种生命的气息,暗示了禅宗讲究的“坐忘”、“静心”境界,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尾联“应是曾经恶风雨,修桐半折损琴材”则以修竹和风雨为喻,暗示了禅院曾经经历过艰难和挑战,但即使如此,竹子依旧坚强地存活下来,象征着禅宗所倡导的坚韧不拔、随缘而行的精神。同时,这里也暗含了对生命中困境的思考,即即使遭遇困难,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如同竹子即便折断了部分枝条,依然能继续生长,其“琴材”的喻意或许也象征着在逆境中成长和砥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禅院的静谧景象,以及对孤独、变迁、静心、坚韧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一种深刻的禅宗思想和人生哲理,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

方干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