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sūn bǎi piān
赠孙百篇
jí jǐng cāng máng zhòu ruò hūn yè fēng gān qiào chù qián xuān |
急景苍茫昼若昏 夜风干峭触前轩 |
hán wēi bàn rù lóng shé kū nuǎn qì quán guī cǎo shù gēn |
寒威半入龙蛇窟 暖气全归草树根 |
là jìn níng lái duō bì yàn xiāng láo dī chù yǒu bīng hén |
蜡烬凝来多碧焰 香醪滴处有冰痕 |
chǐ shū wèi dá nián yīng lǎo xiān bèi xīn chūn rù gù yuán |
尺书未达年应老 先被新春入故园 |
《赠孙百篇》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方干所写的赠诗,全诗如下:
急景苍茫昼若昏, 夜风干峭触前轩,
寒威半入龙蛇窟, 暖气全归草树根,
蜡烬凝来多碧焰, 香醪滴处有冰痕,
尺书未达年应老, 先被新春入故园.
逐段解释:
1. **急景苍茫昼若昏**:"急景"指的是短促的时光,这里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日色仿佛黄昏时那样昏暗,暗示时光紧迫,岁月匆匆。
2. **夜风干峭触前轩**:"夜风干峭"描绘出夜晚凛冽刺骨的寒风,"触前轩"说明寒风直接触及到屋子的前部,营造出寒气逼人的氛围。
3. **寒威半入龙蛇窟, 暖气全归草树根**:"龙蛇窟"比喻深洞或地穴,这里可能是比喻诗人的避寒之处。"半入"意味着寒冷的威力只有一半侵入,另一半或许是因为有温暖的避风处而得到缓解。而"暖气全归草树根"则表明所有的暖意都聚集在草木的根部,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温暖。
4. **蜡烬凝来多碧焰, 香醪滴处有冰痕**:"蜡烬"是指蜡烛燃烧后的残留物,"碧焰"形容火焰的颜色,可能在这里象征着夜晚的光明与温暖。而"香醪"则是指酒,"冰痕"则可能是酒在寒冷环境中结成的冰晶,这两句反映了尽管夜晚寒冷,但仍有烛光和酒带来的温暖。
5. **尺书未达年应老, 先被新春入故园**:"尺书"指的是书信,"未达"说明诗人的书信还没有送达目的地。"年应老"暗示着诗人年华渐逝,而"先被新春入故园"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故乡的思念,以及在严冬中对春回大地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寒冷、岁月的感慨以及对故园深深的思念。
《赠孙百篇》古诗词赏析:
方干的《赠孙百篇》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年岁之长的关切。以下是对其部分意象和情感的赏析:
1. **急景苍茫昼若昏, 夜风干峭触前轩** - 开篇即用“急景”描绘冬日的快速流逝,给读者一种时间紧迫、岁月无情的强烈感受。接着,“昼若昏”和“夜风干峭”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寒冷与萧瑟,使整个画面显得苍茫而凄凉,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2. **寒威半入龙蛇窟, 暖气全归草树根** - 这两句以“龙蛇窟”与“草树根”为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冷暖对比。冷是外界的环境特征,而暖则是生命之源,即使在严冬,生命的力量也不会完全消失,它深藏于自然的每一个角落。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暗示着生命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其生命力。
3. **蜡烬凝来多碧焰, 香醪滴处有冰痕** - 蜡烛的碧焰与酒的冰痕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同时也象征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碧焰代表着温暖与希望,而冰痕则暗示着寒冷与时间的凝固。这两处细节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温暖生活的怀念,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4. **尺书未达年应老, 先被新春入故园** -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虽然书信还未送达,但岁月已悄然老去,诗人担心友人是否安康。同时,新春的到来,预示着新的开始,但对友人的思念却如同旧年一样,难以忘怀。这不仅是对时间的反思,也是对友情的深切呼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寒冷冬日中的复杂心境,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方干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元素与个人情感的融合,使得这首诗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体现了其诗歌的独特魅力。